给自己的书写书评是怎样一种体验?

自从去年十一月签订出版合同,经过了半年的审核、校对、修改,封面设计,我的这本书终于上了货架——开始预售了。(天猫、京东、亚马逊已经可以预定,当当网估计要晚一些,但最迟6月10日,这本书在各大网店就都有现货了。搜书名或者搜索刘轩鸿都可以。)

回顾一下这本书的创作过程:

在第二天就要登门拜访准岳父岳母的紧张情绪中开始,那是2015年的元旦。

天津塘沽大爆炸那一晚,我正在写《曹操家族》。

回到老家丹东又在朝鲜韩国的武装冲突带来的大地颤抖中写下了《曹操家族外传》。

当然,最艰辛的还得说是牙根炎带来的剧痛和止疼片带来的麻木,为了尽快专心筹备婚礼,在这种酸爽的体验里我写下了本书的最后也是最难写的一篇《江东孙氏》。

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就像是有了一个孩子。

注意,不是我的老婆生一个孩子而是让我本人生一个孩子……

从2015年1月1日到2015年11月17日的十月怀胎,紧张、兴奋、疼痛、胡思乱想、满怀期待、耗尽所有的力气、再紧张、再兴奋,除了疼痛,其他的一切感受都将一再重复,这和生养一个孩子有何区别?

现在这个孩子终于可以抱出来让大伙瞧瞧了。

长期以来,出版一本书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当我得知这一奢望竟然可以实现时,我便开始忙活起“轩鸿书评”这一微信公众号,为将来有一天能自卖自夸做准备。

如此处心积虑地准备给自己打广告,到头来,关于这本书的评价,我能说出来的其实也就三个特点和一个小小的总结。

第一、这本书有一定的阅读门槛,至少需要对三国的往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不喜欢三国的人断然不会因为这本书而喜欢三国,自夸归自夸,这一点还是要承认的。但只要是对三国题材有兴趣的读者,这本书至少不会是乏味的。甚至可以不要脸地说一句,这本书挺好看,也挺有趣的。

第二、中国的图书市场,通俗易懂的大众书籍和晦涩难懂的学术研究都很多,但从业余到专业过渡的阶梯式图书确实有点少。在下的这本小书没有满足于三国的故事和情怀。以家族为着眼点,才有了对诸葛瑾、蒋琬、费祎、曹家将这些二三线人物的挖掘。从齐家到治国的思考中,最核心也是最有现实意义的一点是关于社会结构的改革。可以说,三国是三个政权在处理特权阶层和普通百姓关系的问题上进行的三种实验。这种实验从古至今,从国家到单位,都从未停止过。而三国因为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最适合作为研究这一命题的切入点。

第三、得知这本书即将付梓,俺娘提醒俺不要骄傲。其实刚写完第一章《诸葛家族》的时候,我的确相当得意。但后来看的史料越多,我越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浅薄。这本书对我来说最大的价值在于,在热爱中改掉了懒惰,在学习中戒掉了嘚瑟。

人生无非由自己想做的事和别人想让你做的事组成,社会需要的是能够完成他人期待的人才。可是,“甘宁愿为锦帆贼,太史力掀东江水。”只要认真对待自己想做的事,这一生应该也不会是一事无成了。

ps:出一本书,对列祖列宗算是有了交代,对子孙后代也能留个念想,真爽。如果您也愿意出书的话,我会尽我所能提供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