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我叫祝威

二人刚露头就有眼尖的村民看到了二人。

“又出来了,又出来了。”

“想是没找到妖兽,依我看,这二人也不过如此。”有村民议论着,这很明显不是一个人的想法。

“看看看,他们又下去了。”

祝威与妙真喘了口气又重新潜入水中,沿着刚才水流的方向前进,越走越感到身边水流汹涌,二人知道已渐渐接近这水中的妖兽,不免心中忐忑。这么大的怪物,在水中与人搏斗,可以说九死一生,即便是与它缠斗些时辰,占了上风,以它的体型想要逃脱二人是绝追不上的。但事已至此,断无退缩的道理。二人握紧兵刃继续前进。突然在不远处,一条巨大的鱼尾拐了个弯朝他们的左边游去,二人同时看到了这条巨大的尾巴,不由心中一惊。妙真转身朝祝威比了个向上的手势。二人浮出水面。

“祝大侠,看到了吗?”

“看到了,真大呀,不知道这畜生伤不伤人。”祝威边说边往水蒲牢里吹气。

“依我看,这家伙没伤过渔民,应该是个吃小鱼小虾的角色。而且刚才从我身边游过也没伤我,想是不伤人吧。”妙真说着,但心里着实没有底气。

“即使它不主动攻击人,我们要伤它,也难保它不会还击,你我还是要有个对策。”祝威也有些含糊。

“先上岸,等明日正午天明,再下水不迟。”眼看天色越来越暗,妙真提议。

二人一前一后朝岸边游去,刚离开湖中央不远,妙真感到身后水流汹涌,推着自己向前。回头一看,只见一条硕大无比的鱼正跟在身后,没错,正是水下那怪兽。只见这怪兽背露出水面,上面覆着褐色的鱼鳞,每一片都有巴掌大小,也不急,慢慢跟在二人身后不远。妙真吓得不轻,喊了声妈呀,急忙加快速度朝前游去。此时祝威也闻声回头,同样看到了跟在身后的怪兽,头在水下看不清模样,只能依稀分辨这怪兽约摸有九尺左右。祝威心中一惊,但马上镇静了下来,既然追了上来,那就与它较量较量,探探虚实。他伸手拦住了逃命的妙真。

“既来之则安之,我吸引它注意力,你绕到它背后,我们一起动手。”祝威不容分说拿起宝刀冲怪兽游去。

妙真虽然害怕,但有祝威照应,也壮着胆子向旁边游开,打算绕到怪兽身后。祝威迎着怪兽游去,头一入水就和怪兽打了个照面,只见这怪兽长头扁嘴,周身褐色发黑,覆盖着鳞片远看好像一幅铠甲披在身上。腹下俩片鱼鳍也格外长并且宽,像是人的手掌一般。怪兽也看到了祝威,摇头晃脑朝祝威游了过来。祝威横过宝刀,一手持刀柄一手推刀背,准备横砍这怪兽。怪兽也不躲避,直接迎了上来,用头顶着刀,推着祝威连人带刀快速向后退。祝威想要闪身,但因速度太快一时动弹不得,身边也没有可以借力的地方。正在着急,只见这怪兽身体一阵扭动,放开祝威,快速转身。怪兽转身的瞬间,祝威看到了妙真,只见他一手持分水峨眉刺,刺中了怪兽的尾部,虽然刺入不浅,但怪兽并没有流血,反而激怒了它。它的游动速度明显快了起来。怪兽张嘴要咬妙真,妙真这是看到了怪兽的嘴中两排牙齿,不大也不锋利,但密密麻麻,看这个头被咬一下应该也伤的不轻。妙真急忙向下一蹿躲过鱼头,顺势将峨眉刺刺向怪兽腹部。心想这怪兽再大也是鱼,鱼身上最柔软的地方无非就是腹部。可峨眉刺刺中腹部却犹如刺中铠甲一般,不但没有刺入伤到怪兽,峨眉刺也被腹下生的鳞片挂住,拖着妙真向前游动。

祝威眼见不好,妙真要有危险,急忙快速游过去,紧紧跟在怪兽身后,但因为怪兽速度快,始终不能到达它的腹部位置救下妙真。情急之下祝威伸手挥刀,要砍怪兽尾部,挥了两下才刚刚碰到怪兽尾部,不愧是宝刀,虽然没有见血,但生是砍下一块鳞片。怪兽吃疼,使劲抖动身体,猛地向左转身游走。一番动作,也甩开了妙真。妙真被拖拽一番,又甩了几圈,呛了不少水,只感觉浑身无力,两眼发黑,急忙蹬水浮出水面,大口喘着气。祝威眼见怪兽游远,自知追不上它,也浮出水面。二人心有不甘,但却无能为力,纵使一身本领,奈何在水下施展不开,只得转身向岸边游去。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在水中一番折腾,二人精疲力尽,村民们打起了火把在岸边等着他们。刚才水中的缠斗,眼力好的村民也看到了一些,水花翻溅,二人在水中时出时入。这也证明了水中确有巨兽,村民们不由得忧愁不已。

二人爬上岸,瘫倒在了湖岸边,大口喘着粗气,兵器也扔在了一边。

“祝大侠,看来你我不是这畜生的对手,莫说是打了,追也追不上呀。”妙真边喘边说。

“是,在水下力不及它大,也不及它快,那一身鳞片也是刀枪不入,这便如何是好。”祝威感到无奈,原以为自己一身武艺,水性不赖,这真遇到水战却也无计可施。

“祝大侠,搬救兵吧。”妙真挣扎着坐起来。

“嗯,我也这么想,但一时想不起请谁。”祝威起身,撑着刀站了起来。

“我知道一人,江湖人称翻江龙,叫蒋俊,住在都梁城外栖云山下,平日以打渔贩鱼为生,一身好武艺,水性超群。在水中与游鱼无异。得此人相助,事必可成”妙真边说边往起站。村民也围拢过来,有的给二人披衣服,有的递上姜汤,簇拥着二人往村里走。

二人换了衣服,吃了些饭,简单给村长交代了一下,留下道童,上路搬救兵去了。经历了一场战斗,祝威也消除了些对妙真的敌意,他发现妙真倒也有些侠义心肠,奈何师父死后世事变化太快。他暗暗决定,去花儿寨救了被掳走的童男童女后助妙真重回正道。

“祝大侠,还没听你说过你的事,你是怎么来到这的?师从何人,何门何派啊?”妙真试着跟祝威聊天,毕竟路途不近,一路如此沉默也闷的慌。

祝威也是个身世凄惨的人,原本姓周,连年的战乱,父亲被抓壮丁上了战场,他七岁跟着母亲和同村乡亲逃难离开了家乡,一路上眼看着一同逃难的乡亲们饿的饿死,病的病死,母亲也因冻饿生病死在了逃难的路上。祝威跟着同村一个大叔逃难到了京都,没吃没喝的大叔最后还是把他卖给了一户姓祝的没儿没女的人家,换了些银两。祝家夫妻倒是疼爱祝威,虽然家境不算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从小送他读书,但祝威似乎对读书没什么兴趣,不时逃课跑去郊外玩耍。私塾先生也常常向祝家夫妻告状,祝威也没少为逃课的事挨打,可还是不见改观。一日街口来了一个走江湖打把势卖艺的,祝威从私塾回来看到街口围满了人,不时发出叫好的声音。祝威好奇,但奈何个子太矮看不到人群里发生什么,他花了好大力气钻进人群,看到一个大汉,身材魁梧,赤裸上身,穿着一条黑色裤子,脚下一双靴子,裤腿扎在靴筒里,腰上系着板带。一口朴刀耍得风生水起。时而腾身上步,时而伏地闪躲,灵动飘逸,引得叫好声此起彼伏。祝威被这一幕深深吸引,对眼前这卖武的大汉羡慕不已。大汉耍完朴刀,一个收势,向四周抱拳施礼。

“诸位乡亲父老,在下马沐秋,自幼习武,至今已有十五载,本想报效国家,奈何投奔无门,习武之人讲究货帝王,帝王不买,卖与识家,识家不遇这才撂在地上。各位都是有儿有女大慈大悲的菩萨,您今天打赏两个钱,我这吃饱肚子念您老的好,在这给各位施礼了,说罢又鞠了个躬,不少人开始往中间扔钱,少的一文两文,多的十文八文。大汉一边口中道谢一边俯身捡起散落在地上的铜板。祝威也从腰间取出三枚铜钱,这是爹娘给他的零花钱。他把三枚铜钱也扔了过去。大汉捡完钱,心情不错,起身抱拳施礼,又抄起一条齐眉棍,耍了起来。祝威看得出神,全然忘记了时间。大汉耍完棍又耍了一套枪,照样收了钱,然后开始收拾包袱、兵刃。

“感谢各位乡亲父老,今儿个就到这,我也累了,待我吃顿饱饭,睡个好觉,明天再伺候各位。”大汉背上包袱向围观的人打了招呼,就往人群外走。祝威紧紧跟在后面,没走多远,大汉就发现了他。大汉转身蹲了下来,看着他。

“小娃娃,你不回家,跟着我做什么?小心我抓了你换酒喝。”大汉瞪着眼,逗祝威。

“大叔,我叫祝威,家就在这京都城里。刚才看您耍武艺,我也想学,大叔您收我为徒吧。”祝威没有害怕,一脸认真地跟大汉搭话。

“哦,你想跟我学武啊?好,你回家去找你爹娘要一锭银子,拿来给我,我就教你。”大汉没当回事,心想这么小的孩子回家找家里要一锭银子,大人肯定不给。这事也就罢了。

“好,大叔,我这就回去找爹娘拿钱,那我去哪里找您啊?”祝威一点没有犹豫,大汉听了反而心中有些惊讶。

“我住街西口同升老店,你拿了钱就来同升老店来找我,跟伙计说找马沐秋。”大汉说完站起身就走。祝威站在原地默念了两遍大汉的名字,转身就往家跑。一进家门顾不上放书包,赶紧跑去爹娘房里。

“爹,娘,我回来了。”祝威跑进房大声喊。

“没规矩!喊什么?”祝江南四十岁的年纪,在城里开着一家小饭铺,买些家常菜、酒肉熟食,生意倒也不差。只是娶亲也快二十年了,一直没有个孩子,两口子一谈到这就唉声叹气,直到一天一个中年男子敲开门,拉着两个孩子,小一点的是自己的孩子,大一些的就是祝威。祝江南对祝威要求很严,希望他长大能有出息,读书考取功名。但祝威三天两头逃学,祝江南很是恼火。今天倒是没有逃课,这么晚才回来,祝江南琢磨着他又贪玩乱跑,心情很是不好。

“威儿,你又贪玩跑去哪了?这么晚才回家。”孟氏是祝江南的妻子,今年三十有二,温柔贤淑,平日里在饭铺后厨帮着丈夫忙活生意,关门上板以后回家洗洗涮涮,有了祝威后更是悉心照料,疼爱有加。

“爹,娘,孩儿没有贪玩,实在是在街口遇到一个高人,武艺高超,孩儿多看了一会儿,这才回来晚了。”祝威试探着父母的态度。

“那个卖武的今天我也看着了,确实有些本领。”祝江南今天买肉路过街口也看到了马沐秋卖艺,身手确实了得。

“爹,孩儿看完他练武还跟他说话了呢。”祝威继续试探。

“你在外不该跟陌生人搭话,小心遇到坏人,给你掳走!”娘听他说话,心里很是后怕。

“娘,他不是坏人。他还答应收我为徒,教我武术呢!”祝威故作轻松,想看看爹娘的态度。

“什么?收你为徒?这游方卖艺的什么时候开始收徒弟了?再说收也不收你啊,你一个念书的孩子。学什么武术。”祝江南很是不信,觉得孩子在胡说,要么就是那卖武的汉子戏耍祝威。

“真的爹,他答应收我为徒,教我武艺。”祝威一脸认真。

“好好读书,将来考功名,光宗耀祖,学什么武术啊,刀来枪往地,多辛苦,还危险。娘也不赞成。

“娘,我想学嘛,学武以后能强身健体,能保护爹娘,还能当骑马打仗的大将军呢。”祝威耍赖。

一番纠缠,爹娘溺爱孩子的本性还是让他们妥协了,商量好,放学再去找马沐秋学武,不能耽误学业。第二天祝江南带着一锭银子领着祝威来到了同升老店。马沐秋看到父子二人真的来找自己,心里很是惊讶。祝江南一见面就掏出银子说明来意,马沐秋被他们的诚意打动,答应教祝威学武,等什么时候他要离开京都,再另做计较。就这样,马沐秋成了祝威武术的启蒙老师,每天下了私塾,祝威就急忙往同升老店跑,很是用心,马沐秋也发现祝威习武颇有天赋,也肯吃苦,心里十分喜爱这个孩子。祝江南夫妻看着儿子自习武开始,读书也勤快了,不逃学了,身体也日渐强壮,回家来给爹娘展示所学的拳脚功夫,也是有模有样,心里很是高兴,也多了对马沐秋的尊敬和感激,不时送些钱财、食物给他,也常常邀请马沐秋来自家店里吃饭。马沐秋承了人情,更加卖力教祝威。

转眼一年过去了,这一日,马沐秋提着一个布包,一个小坛子来到祝威家,开门的是祝江南。”

“祝老爷。”马沐秋施了个礼。

“马先生,快快进来坐。”祝江南急忙往里让。

“不进去了,我这是来跟您和威儿辞行的,我同门师弟在杜将军营中当差,上了前线,如今当了校尉,托人带话说前线缺人,找我一同前去军中效力。我本是习武之人,当以国家安危为己任,我这就去投奔他了,这包裹里是我师父传我的一些武功招式,这一坛酒是我配的,专治跌打损伤,威儿是个学武的好材料,我走了不知何时才能再与他相见,这点东西算作是给他的纪念吧。

“那我去叫威儿。”祝江南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

“别叫了,这孩子与我相处一年了,我舍不得他,想他也舍不得我,这一见面免不了伤感流泪,他日有缘,我们再见吧。这一年感激祝老爷一家对我的关照,我这给祝老爷行礼了。”说完深深鞠了个躬,起身头也没回,快步消失在了人群里。

祝江南拿着包袱和坛子回到屋里,叫来祝威,一五一十把事情告诉了他,祝威大哭不止,要追出去送马沐秋,这一年的相处,两人亦师亦友,相处甚欢。祝江南拦住了他。

“威儿,马先生是去军前为国效力,可钦可敬,你要好好读书,好好习武,以后也要当个有用之人才不辜负马先生一番教导之恩啊。”说完祝江南打开马沐秋送来的包袱,里面有两本图册,上面绘制了一套拳法,一套刀法。另外有一封信是写给祝家的。大概意思是感谢一家人的照顾,又夸赞了一番祝威聪明伶俐、天赋异禀,最重要的是告诉祝江南,他去军前效力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祝威习武还需要继续,他已经嘱托了同门师兄弟,如果祝江南愿意可以送祝威去凌霄山无极门,拿着自己的信,自然有人会留下他,传他武艺。

无极门是江湖中赫赫有名的大门派,出了很多保国安邦的将领也出了很多行侠仗义的大侠。一番商议,祝江南决定送祝威去无极门学武。就这样,九岁的祝威在马沐秋的引荐下成为了无极门的人,拜入无极门赫赫有名的武学大家小圣手张钧安的门下,张钧安是无极门掌门铁券圣手洛尹生的四徒弟,是马沐秋的师兄,马沐秋在无极门排名排名二十一,张钧安是洛尹生最喜欢的徒弟之一,一直留在身边悉心调教,平日里其他师弟的武功大都也是张钧安教,张钧安教的差不多,洛尹生才会亲自教导。张钧安跟马沐秋关系不错,看到师弟来信,知道他军前效力也深感欣慰,对他推荐来的孩子更是疼爱有加,收入自己门下,决定亲自教导。

春去秋来,转眼十年过去,祝威在师父的教导下武艺是突飞猛进,一开始是挑水砍柴,练的是耐力和臂力,半年后举坛子踩木桩,练的是下盘,再半年后练拳脚功夫总之十年间,祝威努力练功,没有一分松懈,张钧安看着祝威天资聪颖,加上努力刻苦,心中很是喜爱,经常私下教他些独门的绝技,十年过去了,祝威也从一个九岁的孩子长成了十九岁的大人。

“威儿,十九岁了,在山上也有十年了。”这一天张钧安叫来祝威。

“是,师父。”祝威毕恭毕敬站在一旁。

“山下跟马师叔学了一年,在山上跟我学了十年,你现在都会些什么啊?练练我看看。”张钧安半倚在椅背上,虚着眼睛问祝威。师父这是要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祝威不敢怠慢。施礼转身来到院里,先耍了一套五花拳,又耍了一套地躺拳,收势换刀,耍了一套无极门看家刀法无极刀,又耍了套仙人棍,一招一式干净利落,交代得清楚。张钧安看着十分满意,就在祝威放下棍还要取别的兵器时,张钧安叫住了他。

“好了威儿,看来你确实长进不小,学武是为了什么啊?”张钧安重新坐回椅子上。

“上为报天恩,替朝廷效力,中为保百姓,除暴安良,下为发扬我门派,光耀门楣。”祝威对答如流,张钧安点了点头。

“我无极门十大禁忌是什么?”张钧安又问。

“一禁卖国求荣,二禁屠害无辜,三禁不孝父母,四禁欺师灭祖,五禁同门相残,六禁偷盗邪淫,七禁拉帮结派,八禁恃强凌弱,九禁逢难变节,十禁狂妄自大。”祝威一一作答,每日必背的东西,今天师父这是怎么了。

“嗯,那我再来问你,十年学武,如今放你下山,你有何打算啊?”张钧安接着问。祝威心里一惊,按无极门的规矩,学有所成的门人都要下山历练一番,或是投军报效,或是行侠仗义,总之是要去江湖里走上一遭的。看来今天轮到自己了。

“师父,如让我下山,徒儿自当牢记门规,游历四方,既为学习,也为历练,管世间不平之事,助朝廷一臂之力。”

“好,那就下山走上一遭吧。”张钧安总算是满意了,他赐给祝威龙鳞宝刀,又给了他一副袖箭,还有一把生铁铸成的匕首,又吩咐人取来五十两银子交给祝威,嘱咐了一番,午饭用罢,算是给祝威送行,祝威到武德殿拜了无极门祖辈牌位,又跪别了师爷掌门洛尹生。这才下山,从此走上了江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