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芳园题诗(二)

前面是平坦宽豁,望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东面是鸣嘤楼,颦黛亭;西面是留芬阁,芍红亭。

碧溪泻玉,白石为栏,碧溪把夏府南部,分成东、西两大花园,东是叠翠园,西是蕖红院。

夏府步移景换,错落有致,厅殿楼阁,峥嵘轩峻,佳木奇石,葱蔚洇润。

众人随夏太公,过池入亭,到西南澄漪湖的“芍红亭”,亭边的水池,藕发嫩芽,嫩叶勃发,一带水池,由碧溪汇合流入碧丽湖。

上有一联:“风惊戏鱼时时见,红蕖映水缕缕香。”

众人在芍红亭稍事休息,杜知府对夏英伟说:“夏公子,长大后继承爷爷的事业,还是考取功名?”

夏擎天见敏感话题,怕孙儿说错,闹出笑话,抢道:“杜大人,孙子年幼无知,只知纸上谈兵,岂懂将来大志?”

杜知府笑道:“童年无忌,夏公子虽年少,但胸中有大丘壑,由他直说无妨。”

夏英伟道:“回杜大老爷,在下以为,古人有云,‘在德不在鼎’,在下只考虑,如何积功累德,读书明理,所学之才,只为在万争之世,安国立民,至于将来为商,还是为仕?只能顺其自然。”

沈举人说:“夏公子的出身使之然,可以顺其自然,崇贤尚德,但官场恩怨,商海沉浮,科场拼搏,哪样是靠等积聚福报,而不需用实力、才智、权谋去争取?”

夏英伟道:“奸绝的曹操不能统一,智绝的孔明不能复汉,难道两人还不够实力、才智、权谋?”

杜知府道:“为何春秋诸国君主,鲜有接纳儒家礼法?是否对黎庶、人性过于束缚?”

“回杜大人,圣人认为唯厚德者,才能容养万物,能受多福,受人崇仰。人性中劣根不少,如贪财、好色、名利、懒惰、嫉妒、庸俗……,人们因劣性与自私作祟,不愿管控好私欲立德,或不清楚德薄福浅的道理,拒德于门外,或把德看成装点门面,故此,多读春秋,以史为鉴。”

杜知府笑道:“有人说过,二十四史归纳一句话,‘争做皇帝’,你怎么看?”

“回杜大人,历史证明,无论改朝换代,或者家族兴衰,德不配位之人,争也是白争,祖宗留下的权势、金钱,土地,谁能继承?即便留下的是国家,转瞬也成落日残梦。”

杨老板道:“秦以后历代帝王,有以强军事,有尚法度,有兴民生治国……惟独无以德兴国?”

“福德本一体,焉可分割?如生命需靠气血维持,人们只看到血,却看不见气,若只强调谋略、兵马、钱粮,若忽视修德,等于排除鸿运福气支撑,缺德者纵使得意一时,最终也会一无所有。”

秀才出身的杨老板,对生意日益萎缩不满,借题发挥,笑道:

“哈哈,敢问夏公子,你夏家做生意,一统西南三省商界?靠的是谋略、智慧、实力?还是靠凭德行?”

夏英伟笑道:“三省商界无序竞争,品牌、价格、服务,无一优势,不合时宜的商家倒闭,乃大势所趋,换了谁做,也会如此!我爷爷对倒闭的人员,分别采用赎买、返聘、租赁、借贷等方法安置他们,对行业优化重组,消除了无序竞争的乱象,无一人失业挨饿,受益者众,是非自有公论。”

沈举人道:“时而世易,韩非子‘五蠹’,于今未必全对,夏公子较有‘言谈者’之风,韩非子对商人的界定,须值得商榷,但商者不从事生产,像蚂蚁一样搬来搬去,国家财富会增加吗?”

夏英伟答:“商人的作用在于互通有无,倘若没有货物流通,水无舟楫,陆绝车马,整个国家岂不是,如一坛死水,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人也一样,血脉畅通,才能健康,商人不生产,无中生有,财富丰富了,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