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切腹自尽
整个过程,无人劝阻,使节团的倭人武士也没有阻止,这个时候阻止他,就是把自己置于死地。小西如安切腹仪式完毕,柳生宗矩上前一步,挥刀砍向他的后颈。叶孤城伸剑一挡,“当”的一声,柳生宗矩惊愕地看着叶孤城。叶孤城淡淡道:“真正的武士,不需要‘介错人’。”切腹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切腹完毕后还要过很久才能死。为了减少切腹人的痛苦,产生了“介错人”。“介错人”举刀守在切腹人身旁,切腹完成后,介错人砍下切腹人的头颅,让切腹人立刻死去。小西如安是为了保护剩下的武士而死,柳生宗矩不介意充当这个“介错人”,亲手砍下他的脑袋,以减少他的痛苦。但叶孤城不给他这个机会,这让柳生宗矩既惊且怒。惊的是叶孤城很了解武士道精神,怒的是叶孤城死都不让人死的安息。叶孤城就这么看着切腹者,道:“我说话算话,剩下的人可以活。”小西如安向前栽倒,鲜血顺着刀锋撒在了这块土地。他咬着牙,清晰地感受着生命的流失,不知心中是否后悔这次中原之行。倭人看向叶孤城的目光多了一丝敬畏,德行从来就不能感动他们这种武士,只有暴力才是他们的信仰。血流得差不多了,皇帝才姗姗来迟。这种事本来也不该皇帝亲自处理,可是他得到的回报是兵部尚书石星在叶孤城面前毫无作用。而皇帝了解叶孤城的为人,自己不出面,他真的能杀光所有人。但皇帝出宫毕竟不是小事,等他到场了,这件事也已经结束了。皇帝一到,石星、金九龄之流立刻跪倒,围观的官兵、百姓也跪倒。在场还站着的,除了扶桑使节团之外,汉人只有叶孤城。看着血腥的场面,皇帝的脸色阴沉,而在众多跪倒的身形当中,叶孤城傲然而立,显得就很特殊。看着闯下如此大祸的叶孤城还是满脸的不在乎,皇帝的心情可想而知。国家这一仗打的并不理想,面对一个弹丸小国,却暴露出很多内部问题。现在不只丰臣秀吉想议和,自己也想议和。战争最耗国力,为了朝鲜和倭国打仗,实在是不值得。北方还有蒙古需要时时刻刻盯着,冲突不断。事情的缘由皇帝已经很清楚了,叶孤城实在小题大做,置国家大事于不顾,给自己出了个天大的难题。皇帝的脸色十分阴沉,阴沉到石星都没敢上前告叶孤城的状。皇帝对叶孤城也没有了以往的亲热,没有再叫“师父”。场面一度沉寂下来。问责叶孤城不是当务之急,当前最重要的是议和怎么办。大殿之上,皇帝、叶孤城之外,还有金九龄、石星,外加那个翻译文士。这个时候叶孤城也知道了这个文士就是议和谈判的代表沈惟敬。皇帝沉声问道:“议和接下来该怎么办?”石星是兵部尚书,也是主和派,议和就是他主抓,可是叶孤城把事情办成这样,难道黑锅要让自己背吗?石星不出声。按理说这件事问不到叶孤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想问叶孤城的罪,就让他走。可是皇帝已经习惯了遇到解决不了的麻烦就问叶孤城,小时候就是如此。虽然叶孤城没为皇帝办过几件事,但每一件事都相当棘手,这也让皇帝不自觉地让叶孤城参与其中。叶孤城道:“如果皇上还想继续议和,我可以亲自去一趟扶桑,代表我大明谈判。”“啊?”所有人都是一惊,叶孤城这个罪魁祸首去了扶桑,还不被碎尸万段啊!石星倒是很希望叶孤城能把议和谈判的事接过去,而沈惟敬更加希望皇帝能同意叶孤城的提议,要不然去扶桑的只能是自己。在战争岁月,沈惟敬不怕深入敌营,那是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可是现在叶孤城不讲武德,斩了“来使”,自己再去,可就无活命之理了。但他二人都不敢接话,一切还要皇帝定夺。金九龄则再一次被叶孤城的想法惊呆了,虽说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但叶孤城这是“置之死地而无生”,他完全看不到深入敌营的活路。叶城主未免也太刚烈了吧!而且以他和皇帝的师生关系,这不就是在将皇帝的军吗?那皇帝的沉默是什么意思?想同意?这里边的信号可就太不寻常了。皇帝沉默了许久,摇头道:“不可,倭人野蛮、凶残,师父不能身入险境。”金九龄长出了一口气,这还是事后皇帝第一次叫“师父”。沈惟敬却是一惊,难道还要自己去吗?他从最开始在平壤的倭营谈判开始,就一直是大明的代表。正常情况下,去倭国谈判的应该就是他。沈惟敬想拒绝,但他不敢。皇帝对叶孤城的态度也让他不敢埋怨叶孤城,只能哭丧着脸,一言不发。石星则是眼观鼻,鼻观口,如老僧入定,对外界没有任何反应。叶孤城问道:“议和失败会怎么样?”皇帝把目光投向石星,他是兵部尚书,该他回答。石星道:“议和失败,就会再启战事,国力经不起再这么折腾了。”言下之意就是“和”最重要,是叶孤城把国家推到这么艰难的境地。叶孤城冷笑:“和一个小小的扶桑开战,都国力不足,你们这群大官儿都该以死谢罪。”“你!”石星大怒,自己是看在皇帝的面子上才给叶孤城留颜面,叶孤城竟然得寸进尺,在皇帝面前大放厥词。皇帝的脸色也很难看。金九龄就更诧异了。叶孤城虽然一向很冷淡,从来不利用自己帝师的身份,对皇帝也不亲热,但还从来没有过这么犀利的言辞,尤其还是当着皇帝的面。早在帮皇帝查太平王世子时就提到过扶桑,金九龄发现叶孤城似乎对倭人意见很大,提到他们时就会少一分淡定,多一分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