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东行

恋上你看书网,山寨小姑爷

肖华飞强打精神陪着三女聊了几句,茗月虽然不愿意与红袖相争,但也对肖华飞嘘寒问暖一番,能做到这样对她来说已是极限。

九娘见肖华飞病体初愈,神情颓唐,便带着茗月与红袖告辞离开,以免耽误肖华飞休息。

红袖不管如何不愿,却不敢拂了九娘的意思,只得跟着退出房间,不过依旧一步三回头,就像今生无缘再见一般,搞得肖华飞有些哭笑不得。

男人在心态上还是更喜欢,那些需要依靠他的女子多一些。

以肖华飞目前的身体情况,真要同她来点什么喜欢做的事情,估计这病至少再拖上几个月才能好。

三女走后不长时间,吴苟道端着碗米粥进到屋内,他帮着肖华飞半坐起身子,然后想要服侍肖华飞喝粥。

这个举动让肖华飞生起一身鸡皮疙瘩,没好气的白了吴苟道一眼。

肖华飞可受不了被一个大男人服侍,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吴苟道也没有红袖让人赏心悦目,他让吴苟道把粥放到一边,推说等会饿了再喝。

等吴苟道拉把椅子坐下后,肖华飞向他问道:

吴苟道将椅子向床头拉近些,小声回道:

当听到东边二字,肖华飞眼睛瞳孔一缩,这是老对手了。

不过东蛮那边正要建国称帝,应该不会针对大晋搞出什么大事才对,再说现在东边冰天雪地,可不是发动战争的好时机。按这个时代的常理推断,这趟差事不应该和战事有关。

这个时代的战争受天时制约极大,可不是当权者脑袋一热,就会发兵动手的时代。

北方若是发生大型战事,注定是在夏末秋初的季节,那时战马膘肥体壮,秋粮入仓,才是打仗的好时机。

当然以大晋目前的国力来看,无论战争发生在哪个季节,均能算得上是雪上加霜。

因为朝廷的国库始终那样空虚,国弱民疲的情况下,只要没人来打就不错了。

吴苟道猜不到肖华飞在想什么,继续说道:

肖华飞深看了吴苟道一眼,假意训斥道:

吴苟道不拿肖华飞的话当真,陪着笑脸说道:

肖华飞心里还存着另外的私心,不过没法对吴苟道明说,在肖华飞这个年纪,遇事不能总显得老谋深算,偶尔要做点出格的事

,这样才符合年轻人的心性,能让面的人对他更信任。

要是谁都觉得看不透他,就会处处防备,反而会给他带来更大的风险。

事已至此,无论冯克明有什么硬骨头要给肖华飞磨牙,也只能等肖华飞病好后再说。

肖华飞心里觉得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索性待在家中继续养病,一切等过年后再说。

邹通与晋彪安顿好手下兵士后,二人在肖华飞的新宅中各选了一个房间,不过他俩需要在影龙卫军营中带兵轮值,只有在偶尔休息时,才到肖华飞这边小住一两日。

一连十多天,肖华飞没有再去过官衙,每天躲在家里养病,唯一的麻烦就是杜金始终不给他好脸色,每次见面说话喜欢夹枪带棒,弄得肖华飞心里多少有些不痛快。

在此期间,肖华飞除了与老家那边写过几封书信,便整日泡在家里,不过在杜金严防死守下,肖华飞始终没有过上腐朽的官僚生活,弄的红袖每次看到杜金,一点不给这个肖家临时大总管面子,而杜金拿红袖也没什么办法。

九娘在肖华飞这边休息了三天,便告辞离开肖华飞家里,去到逸闲楼那边主事。

逸闲楼作为京城最大的青楼,当中各种小道消息众多,九娘到了那边以后,开始有各种消息向着肖华飞这边汇聚,从此肖华飞对京城中的风向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重熙朝的正旦大朝会在波澜不惊中度过,重熙皇帝依旧坐在龙椅上接受百官的朝贺,重熙四十三年拉开帷幕。

肖华飞在京城的宅子同样沉浸在新年的气氛中,肖华飞此时身体已经渐好,除了偶尔咳嗽几声,再看不出有病在身的模样。

转眼间到了元月初三,肖华飞打算明天回影龙卫上差,按照大晋的规矩,官员在新年只有三天假期,肖华飞将近半个月没有回衙当值,估计回到影龙卫后,冯克明不会给他什么好脸色。

正当肖华飞思量明天如何应对冯克明的责问时,吴苟道进来通报,说马远有急事来报。

肖华飞让吴苟道快些将人带过来,原本马远在初一时便已过来拜过年,还送上了价值不菲的财物,这才隔了一天又再次来访,肖华飞估计卫里又有什么大事发生。

果然等肖华飞与马远见面后,马远带来了不好的消息,冯克明不知道因为遇到了什么事情,此时正在官衙中发火,命马远急召肖华飞过去,说是有要事相商。

肖华飞在家里养病大半个月,卫里所有大事小情均未参与,此时身体已好,自然不能再推辞,否则对冯克明交待不过去。

当下肖华飞不再纠结应付冯克明的说辞,连忙招呼李雷与吴苟道,跟着他一起回衙面见冯克明。

等肖华飞进入官衙时,王书吏早已等在大门口,他二话不说拉着肖华飞就往冯克明那边走,边走边对肖华飞嘱咐道:

临到冯克明公房前,王书吏小声提醒道:

王书吏说完,不等肖华飞反应,就开始敲起冯克明的房门,等冯克明应声后,他将肖华飞让进公房,将门关好后,便一溜烟跑没了踪影。

隔了十多天不见,冯克明此时的状态不是很好,头发虽然梳得尚且整齐,但胡须明显几天没有打理过,正盯着桌上一张密报发呆。

肖华飞上前见礼后,冯克明将书案上的密报递给肖华飞,好像已经忘记年前与肖华飞之间的不愉快,直接开口说道:「年前你生病期间,老夫派人去查东阳关那边走私军资与米粮的事情,今早接到东阳关内坐探密报,老夫

派去暗查此事的五个人,在青楼里与人发生争执,五人全部被人杀死,无一生还...」

冯克明说到此处,猛地一拍书案,将上面的茶盏震倒,茶水洒了一书案。

肖华飞连忙上前想要帮着收拾,冯克明冲他一摆手,示意他不要管,然后强压火气,继续说道:>

肖华飞将手中的密报仔细看过一遍,发现上面只是通报了五人在哪而死,但其中具体的情况却没有丝毫表述,可以说他手头这份密报,除了事发青楼的名字,其余一点价值都没有。

至于这个别人是谁,肖华飞没问,冯克明也没说明白。

冯克明见肖华飞低头不语,只好继续道:

肖华飞知道冯克明在想什么,无非在等着他主动请缨,这差事注定既困难又危险,搞不好就不能活着回京,肖华飞心里对这个差事很抵触,于是推脱道:

冯克明皮笑肉不笑的看着肖华飞,从书案上的匣子中取出一卷黄绫,很随意的丢到肖华飞怀中。

肖华飞看着这卷黄绫眼皮直跳,这东西他见过好多次,直到现在还供在家里正厅当中,那是重熙皇帝给他升官的圣旨。

肖华飞双手举起圣旨,冲冯克明尴尬地笑着,正想要说点什么。

可惜冯克明不给他说话的机会,略带嘲讽地对他说道:

肖华飞见逃不掉,只能正色道:

虽然冯克明说得信誓旦旦,不过肖华飞心中还是没底,总觉得哪里不对。

肖华飞想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马上问道:

冯克明无奈叹道:

不过他担心肖华飞冲动,还是不

忘提醒道:

肖华飞知道冯克明这么安排是好意,如果这次得罪的人太多,怕他回京以后不会有好日子过。

不过还有一件事,肖华飞不得不问,如果东阳关那边的影龙卫有问题该怎么办,冯克明这次倒是没犹豫,直接给了肖华飞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