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章 建都安邑苦缺粮

“陛下,官员们来了。”潘颖进来报告。“都进来吧。”杨奉搞了这么大的阵仗,刘协不可能装作不见啊,该来的总是要来。一众官员进来,河东郡治的殿堂不大,容纳不下文武百官坐着议事,刘协只能让大家站着。李乐拉着杨奉,站到了杨彪身后。原本站在杨彪身后的赵温张喜等人,反倒站到了李乐等人的后面去了。刘协微微皱了一下眉头,这就开始争权了?“三公和辅国大将军都站到前面来,其他人站在后面。”刘协开口说道:“地方不大,站成方阵即可。”你李乐不是要站在杨彪身后吗,好啊,朕就让其他人站到与杨彪一排,看你怎么站。李乐见刘协改变站班顺序,心中不爽,刚要说话,却被杨奉拉着,没有说出来。“诸位,朕如今耽误在此,诸位有何想法?”刘协没有去理睬满脸不喜的李乐,开口说出今天要议的事情。“陛下,臣以为应及早去洛阳,大汉自光武帝起,建都洛阳,宗庙社稷都在洛阳,臣以为前往洛阳为好。”张扬率先说道。“此事不妥,董卓迁都,一把火将洛阳烧尽,虽说陛下命刘虞修复洛阳皇宫,可是没钱没粮,恐怕成效不怎么好啊,不如建都安邑,有张河内与王河东辅助,倒可解粮草之危。”韩暹立刻拱手说道。“此事不妥,若是数年前,以河东河内之力,倒也可建都安邑,可现在河东贼匪横行,王河东已是焦头烂额,若陛下建都安邑,恐难以保全。微臣听闻兖州曹操,手握雄兵十数万,战将上百员,东可进徐州,南可下豫州,地大物博,足可承担朝廷的开支,微臣以为迁都兖州为好。”董昭说道。刘协看了一眼董昭,此人还真的早就同曹操勾结在一起,刘协心中暗暗记下此事。“此去兖州,山高路远,远途贼匪无数,以我等之兵,恐难以抵达,不如建都安邑,招安河东青壮以壮朝廷之兵,等朝廷兵强马壮,再平并州,下洛阳,东平冀州,大汉自可中兴。”杨奉说道。杨奉倒是考虑周全,只不过杨奉只是武将,很多东西想不到。“臣以为,冀州袁绍,四世三公,可以依靠。”赵温提议道。“陛下,如今安邑在即,舍近求远实为不智。”李乐也就一个莽夫,憋了很久说了一句,其中还带着攻击性。这是遇到刘协,不是很在意礼节,如果遇到一个爱挑刺的皇帝,就凭这句话就能定李乐的罪。刘协见大臣们争论不休,知道今天这样也商议不出结果,于是换了一种方法。“来人,上笔墨。”刘协一挥手,一百羽林郎手持木盆,木盘中有一支毛笔,一块竹简,送到每个参会的官员面前。刘协倒不是真的没地方建都,洛阳的皇宫早就修好了,随时都可以过去。只不过刘协想知道众大臣的想法,还有就是刘协不想洛阳这么早就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诸位,现在每人面前有一块竹简,一支笔,大家不许交头接耳,任何人不得看其他人写的什么,各自认真思考,将自己认为在那儿建都写在竹简上,交给面前的羽林郎。希望大家认真思考,写出你认为最合适的地方。”刘协说道。众大臣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但是刘协交代的清楚,大家也都是聪明人,自然知道怎么做,况且面前还有一个羽林郎盯着,能够做出什么。大厅里面静悄悄的,有的提笔就写下地点,也有的深思熟虑,考虑很久,当然也有写了又改的,不过这些都允许,只要不干涉别人怎么写的都行。不一会儿,一百多官员都写下了地址,羽林郎缓缓的走到前排。“好,亮牌。”刘协说道,一百多羽林郎举起手中的竹简,每个竹简上都写着地址。“现在写的一样的地址的站在一起。”一百多羽林郎快速走动,很快就站成了几团。“潘颖去看看,各团的地址和人数。”刘协命令道,潘颖走下去,首先走到最大的那一团,认真的数起来。“启禀陛下,洛阳六十七人,安邑三十二人,冀州八人,兖州三人,荆州三人,长安二人,幽州一人。”潘颖一个一个的报告,最后回到了刘协身边。“诸位看到了,认为回到洛阳的人数是最多的。今后的事情如果有争议,朕会酌情采用这种办法。这次决策,洛阳是大多数人认为该去的,朕相信,大多数人都会为去洛阳而努力。不过朕觉得,大雪即将降临,如果这时候行军,恐怕路上士兵经不住大雪,因此朕欲在安邑建设行宫,称为北都。一方面是大雪封路难以行走,另一方面是利用这个时候,整顿一下河东郡吏治,使河东郡成为朕今后一统天下的基地。”刘协现在手中有的是黄河以南的洛阳地区,而河东郡在黄河以北,刘协就打算趁这个时机规范这一片地区。第一要做的自然是给大家一个住处,安邑是大汉朝最奇怪的一个城市,说是一个城市,其实是两个城市。中条山在安邑开始转弯,形成一个半包围。致使安邑东南面是中条山,西面是盐湖区,盐湖旁边有一山名唤稷王山,县中一岗名曰鸣条岗。安邑东南五里有山叫瑶台,山下有一条裂陷向东南突出,全长二百余里。总的说来,安邑东高西低,东部山区,中部丘陵,西部平川。而安邑城就建在中部的丘陵地带,县城大多是低矮的草房,城墙周长一万步左右,在县城中央有一个方形的小城,周长约二千七百步,据说是当初夏朝的都城。小城的城墙已经坍塌,里面有些茅屋,可是已经非常破烂,当地百姓说这里原本是有人家的,只是应为这里是安邑县最高的地方,平时风大,茅屋经常被风损坏,所以住在上面的人家慢慢的都迁徙到下面来了。在安邑县城旁边是郡城,也就是刘协暂时居住的地方,这边比县城略小一些,但是房屋明显比县城那边要高大一些,而且瓦房的比例也比县城居多。对于刘协来说,要建都安邑,最好的选择自然是县城中的那个小方城,不光是那儿是夏朝的都城,最重要的原因是那儿居于安邑县城的中间,地势比县城的其他地方高,有利于防守和发现敌情。历史上记载,汉献帝居于安邑,无高屋,大臣们在篱笆院子里面议事,百姓在篱笆外面围观,估计就是这里了。不过刘协可不是历史上的那个发面团,既然要在这里居住,哪怕是临时的,也得有个像样的地方,要不然这些士兵和后宫中的人不冻死才怪。“启奏陛下,建设行宫和军营,需要大量的砖瓦木石,安邑人口不多,难以筹集。就算能够征集足够的人手,采集砖瓦木石也需要时间······”王邑很是熟悉安邑的情况,这样大规模的建设行宫,还有数万人的军营,没有一年半载很难成功。可是眼下已经是冬月,大雪随时会来,根本等不到行宫和军营建好。刘协笑了笑:“王太守不用着急,平常情况,自然是用砖瓦木石。可是现在不是特殊情况吗?先对付眼前的寒冬,等明年天气转暖,在重建皇宫即可。”“可是砖瓦木石采集需要时间······”王邑急道。“无需砖瓦木石,直接夯土为墙,上盖茅草即可。”刘协打断王邑的话。只不过,刘协的想法并没有得到文武百官的支持,赵温站出来说道:“启奏陛下,陛下乃千金之躯,岂能土墙茅屋······”刘协看了一眼赵温,这些世家大户就是讲究,平时候也就算了,现在是什么时候?大雪马上就要到了,现在是跟时间赛跑。如果在大雪之前无法盖起茅屋,自己的士兵不知道要冻死多少。在这种时候,这些世家还在顾忌他们的面子,真是迂腐。“王太守,如果不打搅百姓,能够征集多少砖瓦木石?修一座大殿可够?”刘协转头问王邑。王邑略作沉思,然后说道:“百姓们平时有储存砖瓦木石的习惯,主要是用来修补房子的。如果全部征集起来,应该能够修建一座大殿。可是,百姓们储存的砖木石头倒是可以用,瓦却是百姓用的小瓦。”朝廷有规定,吃穿住行都要与自己的爵位匹配,普通的百姓虽然可以修建瓦房,但是却不能使用皇宫的琉璃瓦,所以砖木石头能够征集,而琉璃瓦却不能。既然没有瓦面,砖木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刘协微微一笑:“那就不用征集了,百姓原本就是用来修补房子的,征集之后他们势必无法修补房子而被雪冻。所有房子都用夯土茅草,如果谁觉得丢了面子,可以住客栈。”刘协不再给大家讨论的时间,这些世家大族,有时候为了脸面,命都可以不要。如果刘协软弱一点,他们就会纠缠不清,到时候时间耽误了,房子还没修好。“陛下······”一众世家还想再劝。刘协挥手让他们退下,然后果决的说道:“朕意已决,无需再议。所有士兵全部参加修建,争取在大雪到来之前,全部搬进土屋里面。”众人顿时哑口,心中不甘的退下。杨彪看着主位上的刘协,心中暗自揣度,皇帝这些日子变化很大,有时候显得有些刚愎自用,这是为什么呢。不等杨彪想出头绪,王邑再次站出来说话了:“启奏陛下,朝廷有大军六万余人,加上马匹,消耗的粮食不少。按照今日粮食消耗的速度,现有的存粮,最大能够维持一个半月,请陛下定夺。”粮食,果然是粮食。历史上记载,李乐克扣发面团汉献帝的粮食。都到了克扣皇帝粮食的地步,看来粮食真的很紧张。刘协倒是有办法从洛阳带来粮食,但是怎么拿出来呢?难道告诉所有人自己会遁术,身上还有乾坤袋?如果真是那样,恐怕刘协的日子也就到头了。刘协看了看堂下诸位,轻声问道:“谁有办法解决粮食?”现在已经是冬月了,该征集的粮食早就征集了,哪里还有粮食。看到看到众人都不说话,刘协心中莫名火起。只是这也怪不得这些大臣,刘协只好按住怒火,让大家下去想办法。散朝之后,各军开始行动起来。为了不受冻,士兵们都很积极的参与到建设行宫的工作中。大汉朝的城墙大多是夯土而成,自然建房也可以夯土而成。只需两块木板,用木头铁钎固定,中间加上具有粘性的土壤,用木锤夯实即可。为了使土壤具有较好的拉扯力,在夯土中加上竹条,就算夯土裂口,但是竹条拉扯着也不会倒塌。接下来就是房屋的开间,刘协手中可是有木匠的,这件事情几个木匠一商量,很快就定下来了,因为中条山上的树木适合修建的,大多长五丈,于是开间就定为五丈。至于大的房间,可以增加进深来弥补,比如刘协的议事大殿,开间被限定了,把进深加长不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