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 全部落空
“相国请讲。”刘协客气的说道。董卓掌管军权,打仗的事情,自然要以董卓为主。
“陛下,刘岱新败,手中权势残兵败将,何须陛下亲征?只需派胡轸帅五万大军前往,定能取胜。”
“陛下,相国说得有理,刘岱只是乌合之众,随便派一名大将即可胜之。”袁隗也附和道。
难得董卓和袁隗口径一致,刘协笑了笑,继续问道:“其他三路呢?”
黄琬连续两次提议,均未采纳,这时候干脆不说话了。
见黄琬不说话,董卓这才出班说道:“听闻步兵营军正董承,帅六百士兵出击河内,击败韩浩。陛下可令董承为中郎将,帅兵五万,出征袁绍。令左将军董旻帅军三万,驻守萧关,防守马腾韩遂。令杨定驻守陈仓,防备益州兵马。”
“左将军驻守萧关,杨中郎将驻守陈仓倒是可以。只是董承出兵河内,恐怕不行。”刘协犹豫的说道。
董承几斤几两,刘协哪里不知道。要让董承领兵去打袁绍,岂不是给袁绍送人头。
袁隗见刘协犹豫,出班说道:“董承以六百击败五千,足见其用兵如神,出兵河内,定能取胜。”
刘协笑了笑,袁绍在河内,不管从哪个角度袁隗都不希望袁绍兵败。董承,这个刚刚以六百家兵吃掉韩浩的人,正好合适。
只是刘协知道,这次出征韩浩,董承只是一个挂名而已。就算是刘协,也不算是正面击败韩浩。而是利用韩昌与韩荣之间的矛盾,让韩浩的军队失去战斗力。这中间有太多的技巧了。
要是刘协不事先控制韩浩的斥候,不让韩浩探到刘协的军队已经杀到,韩浩也不会让韩昌去扳倒韩荣。
要是韩昌忍住心中的怨气,等大战过后再找韩荣算账,韩昌与韩荣也不会两败俱伤。
要是韩荣的夫人不是刚烈之女,自尽于韩荣面前,韩荣也不会拼死反抗。
总之,太多的不定因素,才让刘协轻松的拿下韩浩。
但是,这些不定因素在河内袁绍的大营之中,根本不存在。河内大营之中,袁绍基本上掌控的主动,而王匡张扬等人,只是一个附庸关系,可有可无。就算策反二人,也对占绝对优势的袁绍没多大的影响。
如此一来,董承只能与袁绍硬拼。
以董承父子的才能,恐怕顶不住袁绍一个回合。
“不行,还是换一人领兵。”刘协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启奏陛下,越兮将军武艺高强,可领兵出征。”黄琬再次奏道。
刘协知道,黄琬是为了自己好,也是为了大汉好,可是仅仅是越兮带一个督战队去领兵,恐怕与送死没多大区别。
军队是董卓的,没有董卓的命令,这些人岂会听从越兮的调遣?
没有下面士兵的配合,越兮就算有再强的战力,也是枉然。
当然,刘协没有立刻否决黄琬的提议,因为黄琬是为了自己,自己不能伤了黄琬。
刘协在等,等其他人出来反对。刘协不相信,董卓愿意把兵权交出来,只要董卓敢把兵权交出来,刘协也不介意从羽林军之中抽调一批士兵,去改造这支军队。至于打仗,那就等改造完了再说。
果然,董卓没有让刘协失望:“启奏陛下,越兮将军武艺高强的确是合适的人选,但陛下身边也不能缺少能臣护卫。臣请陛下,迁董璜为北军中侯,协助董承出征河内。”
董卓倒是帮刘协拒绝了黄琬的提议,但是却向刘协要北军五营的控制权。如果刘协把北军五营交给董卓,那么刘协手中就只有羽林军了。
就在刘协在想怎么拒绝董卓的时候,杨彪说话了:“启奏陛下,董璜既要练兵,又要协助董承出征,甚是辛苦。臣有一人,可出任北军中侯,为陛下分忧。”
还没等刘协问是谁,董璜就站出来说道:“启奏陛下,为陛下分忧,臣万分荣幸。臣愿意出任北军中侯,协助董承将军出征河内。”
这······刘协还真不好说了。
杨彪举荐的北军中侯,肯定是杨家的人。刘辩死了,刘协是应该稳住杨家和唐家。但是董卓不干啊,大汉朝就只有这么多军队,董卓可不想自己在外面打仗,家里有人捣乱。
董卓,杨彪,刘协哪一个都不想得罪,不如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交给袁隗:“太傅怎么看?”
袁隗本不想参与杨彪和董卓的争夺,但是刘协问到了,自己又不希望杨家过于强盛,不好控制,于是说道:“眼下正是多事之秋,带兵打仗又是相国的强项,不如让相国领了北军中侯。”
大家都知道,董卓与袁隗不对付,但是袁隗却站在国家的利益,把北军五营交给董卓。一时间,众臣对袁隗的看法提高了不少。
只是刘协知道,袁隗之所以把北军五营给董卓,那是因为袁隗不想在京城在出现一个与自己分庭抗礼的世家。反正董卓已经有不少势力了,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也不少,不如就给董卓。
利益争夺完毕,对于死去的刘辩,大家就不在感兴趣了。宗室和太常寺拿出章程,大家敷衍几句,就算定下来。刘辩没有孩子,这一支就算断后了。寡嫂唐姬,也不能单独住在永安宫,刘协让太妃安排一个独立的院子,享受先帝遗妃同等待遇。
送走了众大臣,刘协急匆匆地回到寝殿。
果然不出刘协所料,之前监视的那些黑衣人,全部都动起来了。
宣德门、上西门、灯市、步和里、下东门······
刘协一边听着春兰的叙述,一边整理着信息。不对啊,这上西门和下东门,一个在西北,一个在东南,怎么会拉到一起了呢?
难道春兰的消息有错?刘协趁着脸,从书架上拿出洛阳的地图,在上面圈出一个个小圆圈。
怎么这么乱呢,这袁隗想要干什么?
刘协盯着地图,看不出其中的玄妙。
“陛下。”宋和思考了一阵,拿起桌上的布团,轻轻的擦去刘协画的几条线,然后重新画了几条线。
地图上瞬间清晰起来,两条线路赫然出现在刘协脑海。这老狐狸,果然不是那么简单。
“陛下,这是什么?”看到刘协豁然开朗的表情,春兰开口问道。
“兰儿,我们把敌人看的太简单了,还是和皇兄看得清楚。你看,这条线,从永安宫开始,一路西行,走的都是大道。很显然,这是为拦截追兵所准备的。大家请想想,如果李儒没有毒死刘辩,那么敌人就顺利劫持刘辩,把刘辩从永安宫之中劫持出来,经过宣德殿,从上西门出城,全是大路,正好适合敌人逃跑和宫中的大队人马追击。”
春兰皱着眉头,仿佛觉得不可能:“不对啊,陛下,永安宫在东面,劫持了弘农王,直接从上东门出城,岂不是快捷方便。为什么要横穿皇宫,从上西门出城呢?”
“这就对了,我们都这样认为,所以一直没想通敌人为什么这么走。现在看来,敌人这样走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吸引注意。大家请看,这条线,从灯市到步和里,然后拐头南下,从下东门出城,所经过的地方都是背街小巷,道路狭窄,只能允许十余人快速通过。敌人又在这几个地方布置了兵力阻击追兵,这样一来,是不是很容易安全出城。”
“哦,陛下是说,从永安宫出来,走大道的,是吸引宫中的侍卫的。而真正带着弘农王出城的,是走这条线的十余人。好高明的算计啊。”春兰终于理清楚了敌人的计划,只不过瞬间笑道:“可惜,他们没想到,李儒一杯毒酒把弘农王毒死了,这一切的准备全都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