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技术工匠地位崛起
在修建那些建筑时,萧琦用了前世严格的地基夯实要求,不但平整土地夯实用了大量的人力。
就连盖房的地基都挖了一人多深,半丈多宽。
很多人都搞不明白萧琦要干什么,盖个房子而已,挖那么深干什么,要弄地窖么?
萧琦当然不会告诉他们,因为担心如今的水泥标号不够,他才决定深挖地基,把地基造的尽量够深够敦实。
这样他才能确保自己要建设的高楼,能够更加牢固安全。
没过多久萧琦就知道自己草率了。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在这所被萧琦寄予很大期望的《大宋高级技术学院》开建之后,他才发现问题太多了。
首先就是安全问题,以前从来没有人建设过砖石水泥结构的高楼。
那些第一次进行试探性施工的人员,根本不懂任何安全防护知识,这让来到学院工地视察的萧琦大吃一惊。
幸亏这时候建设的教学楼和宿舍楼,都刚盖到了第二层。
萧琦马上叫停施工,并且下令把所有负责施工的工匠头头找来,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安全知识的大培训。
虽然萧琦对这些施工安全也不太懂,但大致的情况,比如安全帽脚手架之类的东西还是知道的。
脚手架不可能像前世一样用钢管,萧琦就想到了大宋各地的竹子很多,下令大量采购粗壮结实的竹子用来搭建脚手架。
让人用竹子大量制做,作用于脚手架上铺设用于工匠站在上面施工的踏板。
他还画出安全帽的样子,命人大量采购用细藤条编制而成的安全帽,分发给所有工地上的工匠佩戴。
萧琦两天一夜没睡,抓紧时间和那些老工匠一起,讨论制定了很多安全上的规章制度,马上下发并且让这些工匠立即执行。
众多的老工匠对萧琦提出的,各种可能出现危险的安全问题非常佩服,特别是每当萧琦提出一个问题后,很快给出一个非常恰当的解决办法。
这让那些工匠惊为天人,感觉萧琦只是在工匠上的造诣就已经是神匠级别的,对萧琦除了身份上的敬畏,更是多出了对师长一样的尊重爱戴。
随着萧琦在工地上呆了一个多月,之前被他发现的众多隐患也被一一解决。
当然,规矩是定下了,但是那些施工人员毕竟还没有习惯,总是有人犯错和忘记带安全帽之类的。
萧琦只好采取前世的办法,另外派了一些人作为监督人员,专门在工地上巡视那些不规范的行为予以纠正。
随着各种漏洞逐渐被弥补,很多讨论时没有想到的遗漏,也被大家在施工中发现并且想出解决办法。
大宋第一座高级学府的建设迅速加快,加上水泥凝固的很快,工匠们又是第一次建设这样的房子,热情非常高。
几乎二十多天不到一个月,就能盖好一层,而且质量很好没有任何问题。
因为教学用的大楼,教室的跨度比较大,萧琦最多只敢建设三层。
现在的技术还是太差了,这种前世早已淘汰了的预制板搭建的楼房,萧琦可不敢再往上盖。
毕竟作为教室用的房子,需要很大的空间,那样大的跨度再高的话,萧琦担心会出问题。
学生们的宿舍倒是因为房间小,全都盖了五层。
最让那些工匠迷惑的,萧琦在那些学员宿舍楼和教学楼的楼顶四周,设计了一圈高出楼房边缘二尺的钢筋,并且直接连到下边埋入地下。
询问后才知道,这是镇北王设计的防止这些高层建筑,在雷雨天被雷电击中造成意外用的避雷装置。
既然已经使用了避雷针,萧琦也不再遮遮掩掩,为了减少这些突兀出现的高层建筑被雷击。
萧琦还在学院四周的高处,建设了四个比学院中楼房高很多的高塔一样的建筑,在上面竖起了两丈多长,手臂粗的大铁棍用来吸引雷电,避免学院中的建筑被频繁雷击。
作为这个世上的第一座高级学府,萧琦为这学院设计了很多专业。
不用说机械加工是必须有的,当初就是为了培养这类的技术人才才建立的学校。
机械系成为了学院最大的一个系,被分为了钳工、机械维修、蒸汽机原理、机械传动原理、以及围绕着蒸汽机衍生出的各种专业。
当然橡胶制品也被单独弄出了一个专业,专门研制各种密封圈,研究怎么样使得这些密封圈更耐用,效果更好。
同时也鼓励他们研究其他的一些橡胶制品。
除此之外,萧琦还专门开设了航海、武器设计、火枪及火炮的发射原理、蒸汽轮船设计原理等很多涉及当今常胜营机密的专业。
当然,这些专业的学员,全都是从大宋铸造局中选拔出来的,经过各种考核,忠诚度绝对过关的一些年轻工匠和常胜营军兵。
萧琦早就对这样的学员做了要求,技术好坏无所谓,技术这东西是可以教会的,忠诚度是个铁指标。
经过严密的考核,忠诚度如果不达标,就算你是个奇才,也不会让你来接触这些最机密的技术,哪怕你是皇亲国戚也没用。
萧琦的这座《大宋高级技术学院》,还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消息就已经传遍了整个大宋。
绝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学府。
那些书生对这个传遍大宋的学府,究竟是干什么的也是一知半解,只听说是传授匠人知识的学府。
所以儒生们也都放下心来,因为他们探听到,这个学府出来的学生,不能直接进入仕途,最多就是那些军中的贼配军会被选拔去学习一些工匠知识。
对于儒生们来说,只要不去和他们争抢进入仕途的道路,学府修的再好也不算正统,就算你工匠学习的再好也是低贱的下等人。
萧琦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跟他们较劲。
他才不会傻到去挑战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固有观念。
这样已经根植于人们骨子里的东西,你只能潜移默化的一点点改变,想要一下次转变过来根本不可能。
即便是你杀得人头滚滚,也只是让人因为畏惧表面屈服而已,真正的思想改变,必须是让人们看到这东西的好处。
并且让大多数人知道,这东西确实比以前他们执念中的东西更好,才能扭转人们心中的想法。
这所《大宋高级技术学院》要想建成,需要不少时日,萧琦估计怎么也得一年多才能彻底建好。
为此萧琦回到临安城,在自己的王府中开始研究招生事宜,选择什么样的学生进入这个学院学习成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当然,那些给这些学生讲课的老师才是这个学校的根本。
思来想去,萧琦决定用提高待遇的办法,来鼓励那些高级工匠,去传授自己不愿告诉别人的压箱底的技术知识。
为此萧琦制定出一套教师考核制度,那些高级工匠被选去讲课之后。
会有人多他们进行考核,考核由学生满意度、学院对其知识讲解的满意度、还有最重要的是这些高级工匠是否诚心传授自己毕生所学。
萧琦这次可是下了大本钱,将学院的老师分为好多档。
第一类是在学院开学之后,所有的学员教师都是同样的,全是特聘讲师级别。
就是你原来是各个行业的翘楚,学院花钱请你来传授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这些特聘讲师中有人被学院看重,觉得这高级工匠不但技术好,而且适合做老师,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很好的传授给学生,还没有任何隐瞒。
这样的老师会被学院聘请为学院正式讲师,官职直接就是从六品。
如果这工匠原来官职就是或超过了从六品,那就再提升一级,并被任命为学院副主任或主任级讲师。
碰到传授知识非常用心,而他所转手的知识又是大宋绝对机密的知识,这样的讲师又在各种品选中全都达标。
就会成为学院的教授或副教授,官职从五品到正四品不等。
更重要的是,一但被学院聘请为教授或讲师,那这些人就会享受终身待遇,不像那些官员和有官职的工匠,有告老还乡一说。
就是说这些人,在学院中所享受的待遇是终身的,直到去世之前一直享受这样的待遇。
这待遇一经公布,直接就把那些有机会成为学员老师的高级工匠给高兴疯了,都摩拳擦掌要拿下这个做讲师的机会。
当然,萧琦还想清楚了一点,就是这个时代,有非常多的高级工匠根本不识字,而且不善言辞,虽然手艺非常好,但是嘴笨不适合教授别人。
他给这样的高级工匠特意留出了一个位置,取名学院特聘副教授,也是终身的。
他们并不在学校任职,职务虽然终身但他们的待遇是减半的。
不过他们不用呆在学院,平时该干嘛就干嘛,只是学院讲授到他所擅长的知识的时候,请他们去给那些学员们去做演示。
他们虽然嘴笨不会讲,那些学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啊,这样一边演示一边针对学员的问题讲解一下,还是能被学员学到需要学的东西的。
废了萧琦太多时间,累死了他大量脑细胞,才算搞定了招收学员和授课老师的事情。
不过最重要的事情,萧琦可是没忘。
这个当世最高学府,怎么会少了为常胜营培养军事人才呢。
成为军事强国,才是萧琦最希望做的事情,不然自己现在所做的一些,就被变成其他崇尚掠夺民族的的战利品。
为此他在学员的一角选出了一座教学楼,专门作为培养陆军和海军的军校使用。
这些学员都是从常胜营,各个陆军和水师中选拔出的基层军官,来这里进行更加系统的培养之后,回到军中提拔重用。
有时候,萧琦自己都觉得好笑,自己只是弄了一个学院,就差不多把这时代最尖端的科技和各项高等级技能教完了。
自己如果在这学院中,在开设炒菜和挖掘机专业,就算搬回前世也都算是最全的综合型学院了吧!
对于这时代的医疗条件,萧琦可是深恶痛绝的。
前世学医的他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在学院中开设了医学专业。
当然开刀这样惊世骇俗的事情,暂时是不能对普通学院讲的,学院聘请了几位老中医为学院授课。
萧琦从军中悄悄选拔出了不少有医学天赋的军士,进行医学学习,并且给他们开设了一个单独的班级,叫战场救护与包扎。
这些人都在战场上见过断肢横飞,尸横遍野的场景,跟他们传授一些简单的外科手术,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人体重要血管和神经所在的位置,人体什么样的地方受创要怎么救治才最合理有效,都被萧琦编写了出来。
可以说,萧琦编撰了了众多的技术书籍,只有这本医疗教材是他最用心的,也是他最耗费他心血编撰的。
毕竟这个医学再是萧琦前世最了解的东西,也是他最擅长的,而且这世上没有谁比他更有权威。
经过几个月的编写,萧琦把自己前世从刚接触的基础医学,到后来穿越前学习到的东西全都写在这这部教材上。
并且萧琦决定,这个学科自己亲自教授,直到培养出完全掌握这些知识,可以代替自己教授学生的人为止。
时间很快过去,经过一年的建设,学院已经建成,讲师和学生也都选拔完毕。
开学的这一天,太上皇赵构和皇帝赵眘全都出席了开学典礼仪式。
萧琦也很识相的聘请赵构为学院的名誉校长,赵眘为校长,自己只是作为这个学校的总负责人变成了常务副校长。
赵构和赵眘全都成为这所学院校长的事情,直接轰动了大宋。
对于那些书生而言,这学院的学生太牛逼了,这尼玛直接就成了天子门生!
这待遇只有那些每过三年,过五关斩六将最后所剩的寥寥二三十读书人,考去了殿试资格,被称为殿试进士的书生佼佼者,才能得到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