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卢象升

而朱由校和文官们也是心知肚明,现在并不是行动的好时机。

因为科举大试即将开始,在这个时候,朝廷必须要稳定。

这也正好给足了双方足够的准备时间。

几日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在内阁首辅王象乾为主官的情况下,会试一切顺利,没有任何意外正式结束了。

因为朱由校临时改变了打分制度,以及题材内容的情况下,许多历史上原本考中的,都落了榜。

但朱由校对于这种事根本就不关心。

他要的不是写文章的写手,而是有真材实料,可以干实事的。

被他给予厚望的李进,并没有让他失望,得知榜单上有他的名字,朱由校很是欣慰。

而皇明学院的其他四名学子,则是没有李进这样的能力了。

朱由校也并不怪他们,毕竟他们都还年轻,培养的空间很大,并不急于一时。

朱由校很快便召开了殿试。

之所以这么迫不及待,只因为他想早一点见到卢象升。

于是在三月二十二日这天,天启朝的第一次科举大试,到了最后的紧要关头。

而会试得中的考生们,也是走向了自己的人生顶峰,可以在皇极殿内,与文武百官站在一起,一睹龙颜。

“皇帝陛下驾到,百官朝拜,跪~~!”

在礼仪太监的一声尖锐声下,殿内数百人立刻跪下三拜九叩。

当穿着朝服的朱由校坐在龙椅上,平淡的说了一句平身后,殿试也正式开始了。

看着站在下面这些准进士,朱由校内心并没有波澜。

没有过多的废话和场面话,朱由校很快便直入主题道:

“今日能站在这大殿内,都是我大明朝最聪明的人,朕眼下碰到了不少难题,不知有没有人能为朕解惑。”

“朕也就不搞什么笔试了,就以这几个难题为殿试题目吧。”

皇帝不按套路出牌,不止是这些考生,就连百官都感到意外紧张。

不是已经准备好了考题考卷嘛?怎么又不用了?

而这些考生就更紧张了,虽然有心理准备,皇帝会提问,可是这种抢答的方式,确实会给足他们压力。

而且往年也并没有以直接回答为主题的先例呀。

可皇帝已经宣布了规则,也就没办法了,只能硬着头皮上。

“请陛下出题。”

数百命考生齐声回道。

“国库入不敷出,如今只有不到百万两银,可是陕西、山东都遭了大灾,且要支出九边大额军费。”

“就在同时,这三个地方,都上了奏疏,急需朝廷拨给钱财粮米,可国库根本无力承担。”

“你们谁能告诉朕,是应该优先拨给谁?是陕西还是山东,亦或是九边军镇?”

“又应该如何拨给呢?”

在朱由校看来,如果连这道题都答不上来,那也没有再考下去的必要了。

他可不会出一堆文章和诗词题来,考他们谁的文笔更好,书法最精湛。

“禀陛下,臣以为,当优先给山东拨给赈灾粮款,等山东灾祸控制平息后,再考虑陕西与军费问题。”

“因为山东受灾范围小,不像陕西那般,全省大范围遭了灾。”

“且山东距离京师最近,遇到任何事,朝廷都可以快速做出反应和决策。”

谷嚒

一人回答之后,其他人好似照着模板抄一样,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式。

可在朱由校听来,都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没有什么亮眼的建议。

甚至还有的人建议,先不要理会九边军费的问题,直接把国库的钱财物资平分给陕西和山东。

气的朱由校差点当场革了他的功名。

“陛下,臣以为,问题并不是谁先谁后问题,也不是拨给多少钱粮的问题。”

“因为陕西此次大灾,并不是花个几十万两银子就能解决的。”

“此时,朝廷应该想办法开源节流,而不是把仅有的一点库银,全部拨给出去。”

“否则一旦出了其他的意外情况,那朝廷就真的是无钱可用了。”

良久后,这么多个人里,总算是有个人说了一句人话。

朱由校很快对这人起了兴趣,问道:

“哦,你叫什么名字啊。”

“回陛下,臣名为卢象升。”

听到他说自己是卢象升,朱由校顿时两眼放光。

自己终于是见到卢象升本人了。

只是与他脑海中那个想象的卢象升,还是有着不小差距。

可能是因为历史文献的影响,朱由校对他最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他带孝出征了。

“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就算陕西的灾民太多,受灾范围太大,可那也是我大明的百姓子民,难道就因为多,朝廷就对他们不管不顾?”

“还有,山东的灾祸,和九边的军费粮饷又该如何处置,难道都不管了不成?”

朱由校连连发出疑问,在其他人看来,这个卢象升的回答简直是太糟糕了,已经给皇帝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而就在他们幸灾乐祸时,卢象升却是极为镇静。

根本就没有被皇帝的连问给吓到。

他既然敢这么说,就一定是深思熟虑过,有所准备的。

而朱由校也正是这样认为,所以才会故作不满意语气,去质问于他。

实则是在给他创造声势,给他扬名的机会。

果然卢象升没有让他失望,很快便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和问题关键所在。

“巧妇都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是我偌大的大明朝。”

“天下两京一十三省,要用钱、花钱的地方何其多也?”

“陕西至少有数十万流民难民,朝廷这几十万两银子砸进去,就像是石入大海,连水花都见不着。”

“国家没钱是可怕,可最可怕的是没有粮食物资。”

“赈灾所需要的,并不是银子,而是需要粮食,没有粮食,纵使是有金山银山,也不过是个摆物而已。”

“因此我大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积蓄粮食。”

“当用目前仅剩的银钱,大力扶持湖广南直隶等产粮地的农业生产,才是首要。”

卢象升的回答,虽然也不至于多么亮眼,可至少比其他考生的回答好多了。

至少他会去思考问题关键,也敢于大胆的说出来。

他有一句话说的不错,大明缺的从来不是钱,而是粮。

这也是为什么他强制要求宗藩们贡献粮食,以及让李之才在江南追缴积欠赋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