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龙八部》(1)
《天龙八部》这部书,我想以一篇作品相关是说不完的。这本书一共有三位主角,三条线我想都是值得一说的,甚至于段正淳、阿紫、慕容复等人都值得一提;然而我的懒惰在此间恰如其分地体现出来,我这一篇作品相关就只提一条线好了。
我要提的是虚竹的那条线。
在提之前呢,先要郑重地说明一下:以下的分析纯属莫名其妙,信口开河,大家随便看看即可,倒也不必太过深究。如果不能认同的好汉们,全当酒后疯语则罢。
········
虚竹第一次出场是在什么时候,那也不必去算了。只须记得他最神奇的一次是在“珍珑棋局”中大放异彩,乱下了一片棋,被吞了一大片子,破了“共活”之势,反而得了一片天地,获得无崖子的传功。
下一着“自杀之棋”,先死后生,这一着是谁也想不到的,只有虚竹这等全然不通棋道的人才可下得出来。
而这一棋,恰恰在某种巧合中成了虚竹“人格”的一种写照,就是先杀自己。
········
在第《三十九回》中有如下描写:【虚竹道:“是!”也不抗辩,便去劈柴。如此一连数日,日间劈柴,晚上浇粪,苦受折磨。全身伤痕累累,也不知已吃了几百鞭。】
这已是在虚竹神功大成之后,回到少林寺,自觉破戒太多,而甘愿在戒律院的缘根处受罚。
然而受罚本该依照少林寺条律便罢了,但偏偏缘根对于虚竹的百般打骂,也被虚竹算在了“破戒受罚”当中:【虚竹苦受责打,心下反而平安,自忖:我犯了这许多戒律,原该重责,责罚越重,我身上的罪孽便化去越多。】
虚竹受了这等折磨,反而觉得心安。这种可怕的道德感是万万不能提倡的,因为这已几近于“受虐”。所以我猜想后来虚竹投身道家,反才是真正的“放下”。
这种对于戒律的执着由何而来呢?
我们大概能够猜一猜吧:虚竹自幼无父无母,刚出生没多久便离开母亲,他父亲是玄慈大师,母亲是叶二娘,然而二人都没有怎么照顾过他。
我们当然可以去推测,这样一个在极幼小的时候的孩子,没有得到过母亲很好的照料,他对于世界的安全感显然是极低的。但好在他修的是佛,佛门同样为他提供一种母亲一样祥和的环境,使他成长;如此想来,虚竹对于佛门的清规戒律这样地去用心遵守,甚至在神功大成之后还要固执地回到少林寺,那便不难理解了。
这并非真的是戒律之严苛,而是虚竹对于养育了他的“母亲”的一种向往和执念。因为他从未拥有过真正的母亲,而一个孩子是不能没有母亲的。
只是我觉得这样去讲,全是推猜,猜对猜错,倒也没什么紧要。
我真正觉得最有趣的一点,是虚竹和天山童姥二人的关系。
·········
如果说上面的话是莫名其妙,信口开河,那么下面的便是胡说八道了。大家听听就好。
我想天山童姥对于虚竹而言,恰是一种母亲的意义。
但我极愿称天山童姥为“没有长大的母亲”。
·········
“没有长大的母亲”算什么呢?
没有长大的母亲就是还很小,还很稚嫩,也许她自己都不成熟,自己的情绪都处理不好,也就更没办法去很好地包容和养育别人。
我们可以从天山童姥的性子中看出:【童姥怒极之时,往往口出反语,对方势必身受惨祸,苦不堪言。】也就是说天山童姥实则是个很反常的人,他生气的时候,反而才会说好话;放过你时,反而会打你。
所以她当然不是一个能包容的人,她对虚竹也同样是非打即骂,处处责难。
但偏偏虚竹也是个这样“习惯了被打骂”的人,刚好和她一拍即合,说不定虚竹也是天龙八部中极罕有的能够与天山童姥合拍的人。所以他们两人成为师徒,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或许正是当一个男孩忍受了母亲的喜怒无常,责骂严厉之后,才能够从她那里获得一部分的爱。”
而天山童姥有一部分用心当然是急于要借助虚竹来对付李秋水,但在最后将灵鹫宫宫主之位传给虚竹之时,那时已然是很确定虚竹正是她的传承者了。
而她教授虚竹武功的时候,也并非是通常意义上的师父传授徒弟,而是用尽心计,连哄带骗,这才让虚竹学了那些武功。
这更像是女孩子的手段伎俩,而不是母性的宽容慈厚了。
但手段当然也有手段好用的地方,虚竹在此过程中,始终将“少林寺母亲”抱得紧紧的,声称要忘掉“天山折梅手”,若天山童姥不用这些手段,虚竹也难以有后来的武学成就了。
而巧就巧在“无法长大,永远童身”,这恰是天山童姥的形象。
天山童姥自二十六岁时练功,被李秋水吓了一跳之后,她的“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没办法让她成长为一个妙龄女子,虽年已九旬,但依旧保有童贞,仍只能永远做个小孩。
这岂非正是未长大的母亲?
这个奇怪的母亲将虚竹从“少林寺”的“环境母亲”对他的“戒律”中拉了出来,教他喝酒、吃肉、杀人、寻爱,把他从“躲在少林寺的清规戒律后面不敢出门的迷途小和尚”变成了一个正常的江湖男人。
后来虚竹对于西夏公主的想念与追寻,也正证明了清规戒律并非虚竹真正的本心所愿,他当然还是更希望能够去爱人的。
虚竹能变成虚竹子,天山童姥实在功不可没。
造物弄人,奇妙无比,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好了,太困了,该睡觉了。以后有空再来添一添,改一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