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愿一切美好都被温柔以对

周墨在蘑菇屋里耍宝,美少女组合则正在紧锣密布的准备着新专辑,自从拿到周墨的三首歌她们就对转型充满了信心。

自从国家频繁呼吁娱乐圈应该积极向上,不应该低俗霏糜她们就知道自己该转型了,毕竟她们是模仿的高丽那一套。不时的打打擦边球,刺激的一众少男嗷嗷叫,如果还不做改变,估计会被第一批拿来开刀。

“大姐,还想周墨呢?你俩真不合适。”方圆看着不时发出嘿嘿傻笑的许箬。

“我就不明白了,就凭老娘这脸蛋儿,这胸,这小蛮腰,这大长腿他为啥就看不上呢?”

“咱们名声不好啊,我的傻大姐,人家是什么人?团团都点名表扬过的有为青年,咱们都被黑成啥样了。”

“红颜薄命啊。”许箬作垂泪装和方圆两人相对凝噎。

这俩戏精,经纪人头疼的捂着脑门。

当天晚上,周墨跟王征说了下方新渐有意向过来做一期嘉宾,王征开心坏了。谁不知道方新渐爱惜羽毛,圈内出了名的难搞。如果能把他请来说明了什么?咱们节目质量高啊。

请,必须请,必须隆重邀请,屁颠屁颠的去谋划了。

看着王征那个样子,周墨就知道方新渐就是这期的神秘嘉宾之一了,至于请谁和他搭配那就不得而知了。

多说一嘴,因为某个长期游离在镜头之外的缘故,王征一咬牙,增加了三套跟拍设备。眼看着周墨的人气越来越高,对于以前放他自己瞎浪都快后悔死了。

对于这一期,王征早就想好了,周墨那是神兽绝对不能让他去田地里撒欢,要不然一天就能把那点地给种完了,他可是特意跟村民打听过,像周墨这种劳力,如果器械顺手的话,一天种个十来亩就对贪不了黑。

心说怪不得胡戈说他是牛犊子,这体力绝对不是正常人该有的。

——————

周墨这时候正在给多多讲传统文化中的对仗格式,朗朗上口的声律启蒙让俩小姑娘爱不释手。

紫枫现在已经习惯跟着多多一起听周墨讲课了,莹莹有时候也会听一听,周墨既不鼓励也不规劝,如果能坚持下去自然不用多说,即使坚持不下去,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也没什么不好。

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和传承大多隐藏在字里行间之中,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学会了。

有人说炎黄的音乐之所以走不出国门最大的原因就是重词曲而轻旋律,属于舍本逐末,每当看到这种说法周墨都想啐他一脸,这就是典型的数典忘祖,喝了二两洋墨水就忘了祖宗的狗屎玩意儿。

放着自己家里十多亿的市场不去好好把握,非得去讨好他那洋爹。天天叫嚷着音乐无国界,艺术无国界之类的糊弄老百姓。

要么是收了钱,把那些洋玩意吹的高大上,忽悠不明真相的民众去追捧,要么就是生舔,恨不得把祖宗八代都拿去给他洋爹上供。

周墨一直都固执的认为文化入侵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比战火纷飞的战场更为残酷,因为他断的是根,摧毁的是传承,更像是精神上的殖民。

所以他才会不遗余力的向网友展示那些传统手艺,不求回报的向多多教授着古典文学。

因为历史的断档,这一世的文化保卫战更加艰难,哪怕是无数真正的学者夜以继日的钻研摸索,所得的资料也实在有限。

甚至某些历史文献还是从邻国拓印回来的只字片语。

周墨安慰着自己就快了,就快了,等他发表完《天工开物》就会把重心调整到文学方面,不把一群数典忘祖的杂碎打疼,打怕。他就会一直充当着文化入侵的急先锋,洋汉奸。

他从不否认自己是个民族主义者,要不然也不会凭个医生的身份跑去前线。

百年里两次连续的沉重打击,真的是把某些人的脊梁打折了,一味的认为人家的就是好的,是先进的,什么都学人家,拿着自家的丑去博人家乐呵,还美其名曰走向国际,呵呵。

在自家人面前就耀武扬威,在外人面前就点头哈腰跟狗腿子似的,每当看到这样的画面周墨就想笑,这副嘴脸实在是太有意思了,有意思到让人看到就手痒痒,恨不得狠狠的抽上两记。

有多少事坏道这群人手上周墨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反正每次听到这方面的消息都让他痛入骨髓,无论是哪一个世界都一样。

周墨的思绪飘的有点远,多多和紫枫都发现了。

小姐妹俩下意识的降低了声音,到是这种语调上的变化惊醒了周墨。

狠狠的吐了一口气,前一世“大国梦”的计划集合整个国家的力量都没能完全杜绝这些乱象,到了这一世,自己势单力孤就更难如登天了。

提笔写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十四个大字。用楹联来解释对仗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书山对学海,有路对无涯,勤与苦,径和舟。

不论是格式还是寓意都非常的完美的解释了对仗的含义。

看着俩姑娘有些迷惑的眼神,周墨也知道这种事情急不来。

“晚点我去买点彩纸,写点对联你们多看看就明白了。”

倒不是不能用白纸,而是周墨觉得在白纸上写这玩意就跟写挽联似的,纯属个人习惯与规矩习俗无关。说白了就是瞎讲究。

对于这类的小毛病,周墨也没打算改变,像这样,像他多少有一点强迫症。

太完美了就不像人了,会让人自觉的产生疏离感。就如同寺庙里的泥胎石塑,始终淡漠慈悲。可以崇拜敬仰,却无法亲近。

周墨当然不想那样做个泥菩萨,身后跟着个小丫头,叽叽喳喳的多欢喜。

又教俩丫头练了阵书法,阻止了多多想要跟随的意图,溜溜达达的就去了镇上,小镇和洪家村仅仅只有不到三公里的路程,以周墨的脚程四十分钟就能走个来回了。

他记得镇里有个供销社,那种地方还可以买到类似于那种大红纸和一些现在很难寻找的老物件。

在他的记忆里,福利社附近就有那么一家,每当到了冬天院长都会从那里买上两小罐獾油,用来给他们治疗冻伤。

很快,周墨就看到了那处明显带着时代风格的房子。

连营铺镇供销社几个用油漆书写的大字已经脱落的不成样子,里面打扫的倒是很干净,老式的玻璃柜里各种商品也摆放的整整齐齐,经营的都是一些身体不太便利的残疾人。

看来和热河那个一样,当地政府并没有承包给个人,而是保留下来给这些处在社会底层人士作为一个营生。

周墨一共买了二十张,给了售货大娘二十四块钱,要了一截草绳捆起来。整理完东西,又溜溜达达的回了蘑菇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