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二章 大秦周报
第二日,一份份神秘的纸张疯狂的派送到了大秦的各个地方。
甚至很多的地方都出现了说书先生,疯狂的在各个大街小巷说着绘声绘色的始皇帝白日降下祥瑞,夜晚降下神谕。
“喂,你们到底在说什么?”
一个刚农作好的男子看着一群人兴致勃勃的围着一个老者,而这个老者则是抱着一份纸,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秦篆。
“喂,不是吧,你真的不知道大秦周报?”
一个黑黝黝的汉子立刻迟疑的看着这个刚农作完的男子,而被人这么盯着,这个百姓顿时有些不好意思了。
“俺,俺不识字。”
“难怪,没事我也不识字,不过这大秦周报可是好东西,这是陛下公开所有案件的审判,甚至还有咱们百姓的专栏。”
“而且上面都是一周的消息,什么案件都能在上面看,这一下子我们可知道了我们附近的村子发生了什么了。”
“这么神奇么?”
“当然,好了,别说了,快听族老读报,我都错过了多少了。”
“嗯嗯……”
而那个族老则是一个读书人,只不过家中落魄了,后来在这里定居,久而久之也就成了这个村子里德高望重的族老了。
他看着报纸,温和的念叨。
“陛下为我等百姓立下誓言,顿时晴天霹雳,是上苍承认了陛下的誓言。”
“晚上,陛下说出了为民请命,更是引来了神谕……巴拉巴拉巴拉……”
这个族老巴拉巴拉的说着,而这些不明觉厉的百姓顿时感觉很厉害的感觉。
而这些还不清楚的摸了摸自己的脑袋。
“上次不是说陛下是暴君,因为杀了六国那么多人才降下陨石么?”
然而这句话说出来,其他人就像是看傻子一样看着他。
“这已经澄清了,是那些六国逃亡的贵族,看不得咱们百姓好,所以造假的。”
一个老百姓恨恨的说道,而其他人也点点头。
“你看,陛下自从统一六国来,是否又待我等不好的地方?”
“没有。”
这个憨憨的汉子摇了摇头。
“那可有加税?”
“没有,反而减了。”
“那不就得了,还有陛下还为了我等下一代,开设免费的学院,更是为了咱们这些老百姓,开设了科举制。”
“听说只要读书好,聪明的话,就能去科举,就算不聪明,也可以去武举,一样能为陛下效力。”
“以往,可没哪个君主,会让我等平头百姓去当官的,都是从贵族中挑选的。”
“陛下为了我等能翻身,直接从贵族的口中撕下了一块肉给我们这些老百姓,难道这样的陛下,还不够好么!”
说着说着,这个憨厚的汉子眼中缓缓的湿润了起来。
而其他人也是点点头。
是啊,到底是谁给了他们如今幸福的生活,以前要不断的劳作,还可能吃不上饭,虽然现在也依旧吃不饱,但是好在有东西吃,只要勤奋些,饿不死人的。
加上为他们开创了科举和学院,这已经算是千古明君了。
“啪!”
一个响声忽然响起,所有人都冷冷的看着一个干瘦的汉子。
“你干什么扇自己?”
“不,我想自己前两日居然还和其他人一样,说陛下的不好,现在想想,我简直就是畜生不如,恨不得扇自己两巴。”
这个干瘦的汉子眼中红红的,他家里也有孩子,也上了学院,在陛下被流言蜚语缠身的时候,他非但没有去为陛下洗刷不白之冤。
反而还狼心狗肺的把孩子从书院中接走了,这么想自己真的是畜生不如啊。
“兄弟,没事,别想了,陛下如此宽厚,一定不会和你计较的。”
另一个憨厚的汉子拍了拍干瘦男子的肩膀。
“我……我就是觉得不解恨。”
这个干瘦的男子再次扇了自己一巴然后说道,而其他人则是对视了一下。
“兄弟,你这打的话不解恨的。”
这个干瘦的男子还没觉得什么反而奇怪的问道。
“那怎么才解恨?”
“我们兄弟可以帮帮你。”
“谢谢。”
“不客气!”
随后几个人围着这个干瘦的男子踹了起来。
“我就说这小子怎么这么熟悉,原来是前几日把孩子接走还说陛下坏话的混蛋,给我踹!”
“你小子还有脸说,踹你都是轻的了!”
“既然你知道了错误,那就踹吧。”
“啊呀……啊啊啊啊……我不敢了……”
随后一阵舒坦过后,几个男子把那个被踹的干瘦男子扶了起来。
“解恨了?”
几个男子问着干瘦男子说道。
“解……解……解恨了……以后……有……有人说……陛下……坏话……带我……一个……我……我也……要踹!”
肿着脸,干瘦的男子缓缓的吐出了几个字,随后这几个男子也笑了起来。
“好样的,真不愧是我老秦人。”
“那……那个……我是燕人……”
“没关系,只要你敬重陛下,我们就是一国的!”
“那……那感情……好……”
“走……喝酒去……我请客……”
“嘿……嘿嘿……”
在大秦的每个角落里,这一幕都在上演,悔恨自己为何不相信陛下,然后被修理一顿,最后居然奇迹般的融洽起来了。
或许莽夫和嬴政都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报纸,居然让这些六国的百姓和大秦的百姓更加的融洽了。
而且在这些六国百姓知道读书和科举都有他们的份之后,更加是泣不成声,老一辈的本来是死都不愿意成为大秦百姓的。
结果这么一出,让他们瞬间懊恼的扇了自己两巴,然后屁巅屁巅的把自己的孙子送入了学院。
或许有人会说这些人太过现实了,但是在这些百姓的心目中,读书,是一条康庄大道。
可以翻身做人,没错,在有部分百姓心目中,其实他们自己是牲口来着。
吃不饱,穿不暖,还要不断的缴纳赋税,甚至一家累死累活都不够吃。
读书就成了他们心中的一丝寄托,现在赋税低了,种田有奖励了,但是他们还是担忧,若是有一天这样的日子没了呢。
读书,就是一条出路,一下子抓住了所有百姓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