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临阵磨枪
“哦?是嘛。”谢瑜心中十分好奇,面前的这条小道会通到什么地方,实在是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唯一能说的通的解释就是,雨水沿着旁边的石壁,冲刷下来,形成了一个涵洞,而恰巧在涵洞之下,就有个隐秘的密室,不知何人所筑,恰巧就被滑落下的李铁发现了。
众人侧身沿着狭窄倾斜的通道,缓慢的向洞内移动,洞内土质松软,又极为潮湿,没一会儿,大家浑身都沾满了黄泥巴。
这段狭窄的通道大约只有几丈的长度,到了尽头,只听李铁一声喝道:“大伙担心啦,小心别摔个四脚朝天!”
说着,李铁沿着通道的末端,顺势往下一跳,进入了一个较为宽敞的空间。
四周依旧是砾石土壤,可以看出明显人工挖凿的痕迹,但极为简陋,没有用砖块和条石进行加固。
“谢老弟,咱们往这边走!”李铁在前面张罗道。
谢瑜一边走,一边观察周围的环境。虽说比入口要宽敞了了些,但同时下来了十几个人,还是会显得比较局促。
“这是什么?”谢瑜感到脚下踩到了什么东西,非常的坚硬,于是低下头来一看,竟是一柄斧头!
这个斧头半身埋在泥土之中,仅斧头的背侧暴露在地面上。谢瑜躬身将斧头取出,仔细一看,不仅咋舌。
这是一把短斧,斧柄长约二尺,通体漆黑,没有一丝锈迹。而斧头则是成半月型,斧刃犀利如新,吹毫断发。
斧头的背侧厚约三寸,侧面上有一条条的弧纹,似海浪的图案。
谢瑜将短斧握于手中,隐隐感觉到其分量极重,有开山劈地之势。谢瑜单手拿起短斧,朝身旁一块木桶大小的石块劈了过去。
斧刃和石块接触的瞬间,石块裂成两半,其切口平整如修。
“好一把利斧!乌金钢所炼而成,其打造工艺实属不凡!也不知出自哪位大师之手。”谢瑜心道。
“就在这里了!”李铁指着前方说道。
谢瑜朝前方看去,借着火光才能看到,左边是黑压压的一大片,而右边确实银光闪闪,如星火点点。
众人连忙加快脚步,朝前走去。
“啊!这么多的铠甲?!瞧,这里还有各式各样的刀枪剑戟!”
只见刚才黑压压的一片竟是一层层码在一起的黑色铠甲,有重有轻、有薄有厚,竟找不到两件一样的。即便是外形相似,也在种种细节上有所区别。
在看明晃晃的那一边,使各种各样的武器,把右边的墙上挂的满满都都是,甚至是地面上都横七竖八的躺了一大堆。
谢瑜随便捡起几件兵器一看,没有一件是市面上能够寻常看见的,无论是材质上还是锻造的工艺上,都堪称一流。
谢瑜心中暗自忖度:“这些武器铠甲,定是出自锻造大家之手,只是为何会聚集在这荒山野岭的地方?而且看起来放置的非常仓促。
每一件武器,拿到外面去都价值白银千两,可在这类连个摆放的架子都没有,烂糟糟的堆积在一起,就像陈年废物一样,未免太暴殄天物了。”
“大当家的,我大致瞧了一下,这儿的盔甲有一百来套,武器有二百多件,咱们是全都拿回去?还是先拿一部分啊?”陈大眼道。
“留着下崽呀?当然是全都搬回寨子里!一趟拿不完就两趟,两趟不行就三趟!”。
李铁一声令下,手下的人就开始忙碌起来,摩肩接踵地把铠甲兵器往洞外搬,有些长杆重武器、厚铠甲,甚至需要两人合力才能挪动……
这时,谢瑜注意到在地窖的另一头的墙面上,颜色有点异样。
“这是一道石门?”谢瑜走过去,用手拂去墙上的泥灰,发现是果真是一道两人宽的厚条石大门。
“难道说这里才是这个地窖的真实入口?可这道石门后面是通向那里呢?”
谢瑜尝试用力推动石墙,几次下来,石墙纹丝不动。谢瑜又左右寻找石门开关的机关……
“谢老弟,你在找啥呢?时候不早了,东西也搬了七七八八了,咱往回返吧?”李铁道。
谢瑜心想,后面还有许多要紧的事情处理,眼下不能在这里耽误太多的时间,石门在这里也跑不掉,等以后得空再来一探究竟。
于是跟随众人原路返回黑牛寨中,连夜将搬回来的武器陈列在练武场四周的雨篷里,并让将要出征的八十个兄弟,从中挑选趁手的武器。
“真实便宜这些鳖孙了!三脚猫功夫都没有,还能拿这些上好的兵器!”李铁嘀咕道。不过他这话说得也不错,就连荆南宿卫的装备也比不上眼前的这些。
“真是人靠衣装马靠鞍啊!你瞧,咱们弟兄穿上这身盔甲,哪个不是神气十足,威风八面?!八十个人列阵在一起,那个气势,就连皇家卫队也比不上啊!”谢瑜满意地说道。
李铁道:“不错不错,谢老弟,你的这个注意好!宝贝疙瘩放到地窖里,不拿出来用着实可惜!咱们这一用上,可就是改头换面啦!哪个还敢说咱们是绿林草莽?!”
李铁自己选了一套玄铁凤翅甲,挺起胸膛走到练武场的众人面前,俨然就像一个大将军一般。
“诸位弟兄们,临阵杀敌,光凭家伙好还不行!还得要自己有真本事!
诸位都是从咱们黑牛寨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是寨子里面冒尖的。但是,咱们毕竟是泥腿子、鱼贩子出身,根专门吃这口饭的人比起来,还差点意思。
怎么办?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现在就有一个大好机会在咱们面前。
小王爷谢兄弟的本事,大家都知道的吧?现在,他亲自教各位功夫,怎么样?要不要学?要不要用心学?”
“要!要!……”
“明天想要少流血,今天就得多出汗!练的好的,我这重重有赏!”
……
因为时间有限,无法从最基本的开始,所以谢瑜专门教一些近身攻防的技巧,其间又融合中的招式,大大的增加了战斗力。
谢瑜将八十人分成了四组,每组设立一个管带。又以十人为一小队,小队之内各人使用的兵器又不尽相同,有长有短,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