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缙帝口谕
一宿无眠。
这两天之内发生的事情,要比过去十年经历的还要多,从试炼到宴席,再到昨晚父王的试探。
谢瑜又摸了摸手中的“地残甲”,回想昨晚父亲说的话,“作为弥补,我就把这件宝物送给你吧。”
“弥补二字,自然是针对已经发生的错误而言,若没有错误,又何来弥补二字?”其实谢瑜根本没有把这十几年来,父亲对自己的冷漠和无视当做是一种错误。
更没想到一向专横、强势的父亲,竟然会对自己认错,虽然没有一字一句的说出来,但有这“弥补”二字,已经是其义自现了。
过去的十来年,并没有谁亏欠谁,只是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父亲对自己,没有像对待大哥、三弟一样的关怀;但自己何尝又活成了父亲希望的样子?
黎明从东方而来,黑夜退去,迎接新的一天的曙光。
“报!”一阵急促的声,从院外传来。拖着长长的调子,当这个“报”字结束的时候,这位传令的卫士已经到了谢瑜的房门口。
“什么事?这么着急!”一宿未睡的谢瑜,此刻刚有一丝倦意,就被这个“报”字惊扰的睡意全无,颇为恼怒,愤愤道。
“回二公子,郡王爷有急事召见,请您速速更衣前去兰芷厅。”卫士着急忙慌的说道。
“出了什么事。”谢瑜问答,此刻尚在寅时,若非极为特别的情况,否则绝不会在这个时间把自己召唤过去,况且昨夜父亲前来试探自己的功夫,回去也没休息多久。
“这个,这个小的就不清楚了,但好像是片刻之前,府里来个几个人,看样子是京城里来的?”
“京城里来的?若不是和试炼相关,又怎会把我唤去?”想到这里,谢瑜不再多问。
谢瑜到兰芷厅中之时,里面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正在寒暄攀谈。仔细一看,多是王府里的重要人物。坐在大厅里侧最中央的是黟安郡王自不必说,东侧依次坐着王府首席幕僚庞书意,府卫总管罗艺,阴华等人。
西侧首座的是一个公公模样的人,谢瑜并不认识,接下来依次是曲艺、杨安等京城里来的诸位。
“曹公公,这位便是犬子谢瑜。”看到谢瑜已进入厅中,黟安郡王对西侧首座的那人介绍道。
“瑜儿,这位是京城司礼监的曹公公,特地从京城赶来,就是为了你试炼结果的事儿。”黟安郡王道。
“见过曹公公”谢瑜上前一步,说道。
曹公公把谢瑜仔细打量了一番,尖声尖气的说:“哟,果然是一表人才呀,怪不连得圣上都如此上心,特地派我来传道口谕。”
黟安郡王等众人听到“口谕”二字,赶紧起身走到曹公公的面前,跪下听宣。
谢瑜还从来没听今皇帝的“口谕”,但看到眼下这个阵势,也赶紧跪下,跟着说道:“臣谢瑜听旨。”
曹公公从随从小太监那儿请出了一卷黄绸,打开念道:“传皇上口谕,准黟安郡王次子谢瑜,入秋再行入宫听封谢恩,并赐铠甲一副,大内弯弓一把……”
念罢,曹公公将黄绸卷收好,递给谢镇东。
对于皇帝的口谕,众人皆感到十分的纳闷。第一,京城的回复来得如此之快。正常来说,即便是六百里加急文书,也定当在今日早晨入城,接近午时方能送到府里,而曹公公却是拿着兵部特别签发的凭证,连夜叫开了城门,若没有紧急的情况,何必如此?
第二,皇上的口谕中,只是赏赐了谢瑜一些东西,并没有谈到试炼的结果,以及官职的封赏,反倒是让谢瑜入秋后再进京谢恩。
由于事关重大,绝对容不得半点含糊,黟安郡王上前一步,眉头微皱,对曹公公道:“公公,您看这是?”
曹公公在司礼监混了二十多年了,一看黟安郡王的神情就知道他想问什么。
从小太监手中接过茶水,喝了一小口,不慌不忙的说道:“这是皇上多大的恩惠啊!你咋就不明白呢?我传了几十年的圣旨,这样的口谕,着实不多见啊!”
黟安郡王一听,更是着急了,道:“还请公公明示啊?”说着就从庞先生手中接过一个紫檀木的盒子,递到了曹公公的手中,又道:“曹公公一路车马劳顿,这是小王的一片心意。”
曹公公接过木盒,笑道:“嗨,这是咋家的职责所在啊,王爷太客气了。”说罢把木盒转交给跟班的小太监。
“郡王爷,你想啊,现在正是三伏天,酷暑难耐。从您这到京师,一路上路途遥远,如不是圣上格外开恩,又怎会有等到入秋,天气凉快了再进京谢恩?放在往常,也只有年事已高的封疆大吏才有这等情分啊。”
黟安郡王刚想开口,却被曹公公抢先了,“再进一步说,咋家可就要恭喜郡王爷,恭喜二公子了!圣上在口谕中没提,却要二公子当面谢恩,这说明二公子的品秩一定极高,皇上要当面册封。”
“哦,原来这样啊!”众人听到曹公公这么一番解释,终于舒了一口气,厅中凝重的气氛一下子缓和过来了,人人脸上笑容可掬。
倒是谢瑜,一脸懵懂,自己以后究竟会是这样,又要再等三个月,也不知是喜是忧。
黟安郡王听到曹公公这么一分析,心情大好,又招呼幕僚庞书意一定要再备上一份大礼,给曹公公一行带着。并且亲自将曹公公送到二堂的门口。
两人行至门前,曹公公气定神闲地,从怀中取出一个烫有火漆的小信封,递到黟安郡王的手中。
凑到黟安郡王的耳边,轻轻说道:“这是皇上的密旨。”
黟安郡王心中一惊。
不待他开口再问细节,曹公公摆摆手说道:“这件事,就拜托王爷了,咋家就这么一个不争气的侄儿。”
黟安郡王当即明白,密旨的事情绝不允许有更多的人知道,于是配合道:“曹公公放心,我这就去安排,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好让旁人觉得刚才是曹公公托他办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