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定襄称王

走了的不提,留下的却也未曾闲着,明生当日便打马入归化,正式接收林丹汗留下的烂摊子,当然,也包括他的女人们。

很狗血,但却是事实。

林丹汗八大福晋年岁最大者不过二十五六,最小者仅十七岁,几个姐妹将林丹汗的家财分配一空,各自带着嫁妆去找男人。

有三人东投后金,曰芭德玛瑙伯奇福晋,斯琴图福晋,俄尔哲图福晋,跟随而走的有四千余户,约两万三千人口,其中有兵将近五千人。

除三人外,尚有十余大小部族决议投靠后金,又是带走了约万余丁口。

虽是可惜,但明生亦是无可奈何,打是不能打的,那边战斗一起,归化城即刻风声鹤唳,他顺利接收归化的筹谋便会泡汤。

好在留下的更多,除苏泰之外,尚有四个婆娘留将下来,投靠四海。曰娜木钟,苏巴海,乌云娜,苔丝娜。

合计牧民过万三千户,人口逼近八万众,控弦之士过万人。

就问你嫁妆够不够厚重,即便是寡妇,你要不要娶?

这就必须要娶,不能不娶!

四海大少赵明生苦并快乐着,聘书聘礼送至大福晋娜木钟宫中,年轻体力好不假,可特么也不能劳累过度,一个大福晋足矣。

余者三人却是嫁给了刘兴祚,孔有德,丁权三人,刘兴祚迎娶苏巴海,孔有德迎娶乌云娜,丁权迎娶苔丝娜。

也不独独他们三人,任鹏飞,庞晋元,邓暄,牛二宝等等一个都没跑掉,总之四海的高层要同蒙古王公联姻,能娶多少娶多少,只要女家看上,也不用问当事人是否同意,四海大少赵明生直接拍板。

为四海大业献身这般高尚之举你不同意?本少抽死你,撸了你的官职,让你回家放羊!

这就哭笑不得,满城都是新郎官,各府都有俏新娘。

若是依着大明的规矩,只娶妻才大操大办。妾就只能一顶小轿送入府中,最多府中小贺一番,宴请宾客是要被四邻笑话的。那小妾又是个寡妇则更惨,只能在夜里从后门送入府中,悄无声息,生怕被四邻发现。

满归化城,新郎官就都是早有家口的,新娘也多是二番出嫁,本没有必要太过隆重。

奈何所嫁之女身份尊贵,明生又欲行满汉融合,一体对待,这就必须要大肆操办一番,以示尊重。

崇祯三年五月初六,宜婚配。

归化城阖城大婚,提前一日便摆开了流水席,军兵轮番吃酒祝贺。

典礼当日,明生在前,左右各持一手,一者娜木钟,一者苏泰,身旁还跟着一个娜斯琴,这也是被明生招惹过的,索性一起办了。

身后是赵明业,丁权,孔有德,刘兴祚几对新人。

在其后又有数十对,只新郎新娘便能凑齐八桌。

贾文昌为司礼,诸般礼仪,吃酒敬酒,忙活了整整一日,总算将新人送入洞房。

旧人坟头添新土,新君床头逞英豪。

也莫说哪个无情无义,哪个是荡妇红杏,都是乱世求活之人,活着,也不是完全为了自己活着。莫把男女之情看得太过认真。

三日后,明生大合诸部,会盟归化城。

额哲继汗位,封娜木钟,苏泰为太后,尊明生为大父,摄政监国!

明生不是蒙人,自然算不得额哲的臣子,这关系也是有够乱的,说不清道不明,好在也没有哪个不开眼的敢提出异议。

但明生却是要给自己一个身份,以震慑诸部,方便行事。

以商人的身份监国未免太过儿戏。天狗王不堪入耳,下属无人同意。齐楚燕韩赵卫秦王号不能用,老朱家一个萝卜一个坑,就没必要去抢。

思来想去,明生决定简单点,无非是个名号而已,尊号“定襄王”。

大汗登基,却是明生做主位,额哲下手,百官阶下拜之。

辖地号称东西千三百里,南北五百里。东至张家口,西至阴山尾,南至长城,北至茂明安。

分六郡,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集宁,东胜。

原归化城更名定襄,鄂尔多斯更名东胜。五原,云中原址新建。朔方镇西陲,集宁镇东陲,择地建城。

一番仪式过后,诏令各散部退回原驻地,四海很是大方的分发了一些钱粮供其度日,算是对投靠之人的奖赏。

其实这些物资本就是抢来的,一来一回之下,反倒成了四海的恩情。

诸部退走,麻烦却是远没有结束,明生还是不得清闲,这一团乱麻可不是七岁小儿登基就能搞定之事。

何况还有皇太极在虎视眈眈,这厮若是知晓明生在不声不响中就料理了林丹汗,并且接收了其所有的地盘,大半的部众,怕是要呕血三升。

如此种种,都需要及早做出安排,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状况。

当先便是军制,这却是让明生煞费脑筋,先是四海内部商议,又同各部头人协商,几番折腾之下,终于搞出了一个勉强可以接受的方案。

鉴于六郡领地一地双属,也即蒙古汗账同四海两属,军制亦是采用两种不同编制,分定襄军,汗账军。

所谓定襄军,自然是定襄王之军,也即四海军队。

一应制度与四海其他军队等同,只接受定襄王统管,蒙古王公勋贵无权干涉,便是可汗太后也与之无关。

驻守郡城,可在六郡之地自由募兵,诸部不得以任何原因任何手段阻挠募兵。

所谓汗账军,自然是隶属可汗之军队,遵循旧制,暂时不予变动。

定襄军以军团建制,设三师,以原沙尔沁军为基础扩编,军团长由赵明生暂代,副军团长由邓暄暂代,客军建制不动,暂时协理驻守。

这就不是一个短时间能完成的任务,自愿入定襄军的蒙人必然是少数,多是无地游民或者无依无靠的小部落才会有此打算。

大部落就不要想,数百年形成的部落族群,不是四海几句话几颗糖就能动摇的,自有其内在的传统,不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了的。

而且定襄军也不可能以蒙人为主,语言障碍是次要,勇武善射也不为明生所看重,单只信任这一条就决定了定襄军一定要以明人为主,蒙人为辅。

这就只能等待大量的流民前来,否则客军就无法脱身。

汗账军以团为建制,一团三千人左右,由投靠之察哈尔嫡系以及茂明安部整编而来,其实也就是那几个婆娘留下来的嫁妆,另有几个大部亦被明生拉过来充数,这其中就包括原鄂尔多斯部,达拉部,茂明安部。

得六团,近两万人马,此为常设军,不事生产,专为征战之事,协同定襄军驻防各城。

至于其他中小部落之勇士,则勒令其回归本族之地,专心放牧之事。若有志从军,可报名定襄。

这汗账军本就为明生所不喜,是迫不得已的妥协,自然不能弄的太过庞大,否则主客颠倒,岂不是成了笑话。

这六团人马都是为了安抚诸王公的不得已之举。

明生就苦笑,想起了后世的日本关东军同伪满军,二者的关系何其相似。

其次为民治,各部原有领地不变,制度不变,维持现状。上缴汗账之所得一如旧制,只是被明生缩减了三成份子,投桃报李,算是对诸部投靠的回馈。

遁走夷灭的部落领地收归定襄,无主之土亦是收归定襄,算起来可占据六郡之半数,扣除黄沙戈壁之地,约有四分之一强之土地是实实在在的握在四海手中。

这些土地就是为明民所备,放牧也好,开垦也罢,王公勋贵无权过问。

可话虽如此,地有贫瘠肥沃之分,留下来的部族自然希望得到膏腴之地,人家本就是地主,你四海是外来户,也不能一点人情不通,恶了关系。

更有几个婆娘狂吹枕边风,这就是一番勾心斗角。

无奈之下,明生将土地分四等。

甲等土地临水近河,适合灌溉,为耕地。

乙等土地草场丰茂,地势起伏,为牧场。

丙等土地草场贫弱,略有风沙,为休牧之地。也即放牧一年,空置一年,以保土地不失其力,风沙渐少。

丁等土地为风沙之地,少植被多黄沙,禁牧禁耕。

甲乙丙丁四者可置换,兑换比率为1:2:4:16。既四亩休牧之地可置换两亩牧场,而两亩牧场可置换一亩耕地。

你等不是叨逼叨的都对自家的领地不满么?有嫌弃少的,有嫌弃贫的,本王满足你们!

想要地盘大?好,让出一亩耕地,便可得十六亩沙地。想要肥沃之土?可以,但你必须舍去原有的部分牧场。

那黄沙之地就是拿出来恶心人的,就没有哪个傻赑部落将驻地安顿在隔壁沙漠的,更不可能拿自家的牧场换那无用之地。

此举却是将诸部陷入尴尬之中,那休牧之地的部落自是高兴的合不拢嘴,换!赶紧换!

可那近水有膏腴之地的部落就比较难做,耕田专业不对口,甲乙之地对放牧来说没有太大的分别。换吧,心有不甘。不换吧,就会同更加广大的牧场失之交臂。

可定襄王的政令却是令人挑不出其中的错漏。

草原是牧民的根本,保护草原有错?

人是杂食动物,不能只吃肉,米粮面食也是需要的,开垦耕地有错?

委屈巴巴的娜木钟同苏泰率先置换,其他几家紧随。

来之不易!

四海终是直接控制了黄河两岸半数可耕之地。万事俱备,只待流民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