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搅屎棍徐光启

在崇祯看来,韩爌的三个建议都不怎么样,都是在向四海变相的低头认输。

就不能有个上上策么?

如万历老皇爷一般,挥斥方遒,举大军攻伐四海?

不是不想,委实不能,国库的银子十之七八都砸在了辽东,哪里来的余力对付另外一股强敌?

此时的崇祯陷入两难,各地的军头已然渐成尾大不掉之势,诏安好商量,可是如何控制却是难题。

打压的有多狠,反抗的便有多激烈。

武将人人自危的后果就是没人愿意再给皇家效命,你这江山也算是到了终结。

无论如何,崇祯也拉不下脸向自家的臣子求和,即便是名义上的臣子。

都是人精,徐光启宦海多年,如何看不出这小皇爷的心思。

“陛下,微臣愿手书一封,规劝那孽徒重归正道。”

“嗯嗯,爱卿甚解朕意!”

总算是有人递梯子,有了台阶可下,崇祯吊着嗓门问道“但不知先生如何劝解那赵氏?”

徐光启揖手问道“敢问陛下陕北民变因何而起?”

……这老倌是不是糊涂了?崇祯满脑袋黑线,朕说抓鱼,你非要去偷鸡!

“灾荒连年,赤地千里,百姓无食!”

“陛下可有救民于水火,免百姓冻饿之意?”

这不是废话么?哪个皇帝甘心自家的百姓冻死饿死,不说道德问题,单单这般民乱就足以让人夜不能寐。

“皆是朕之子民,朕何尝不为冻饿之百姓扼腕叹息。

奈何!徒呼奈何!”

这就说到了崇祯的伤心处,以袖掩面,眼角似是隐隐有泪花闪烁。

十七八岁年纪,再是早熟,也难免有非黑即白之观念,同情心泛滥,又有些许自责之意,这情感却是做不得假。

“赵氏有粮!”老头子铿锵言道。

崇祯不以为意,这天下还有地方比大明土地多么?听闻那大员,济州都是不毛之地,能种几株黍,产几粒米?

耐着性子问道“有地几何?可供养几人?”

“地不知几何,米可供养千万之人!”

……崇祯想抽人,可看着皱纹堆垒的一张老脸,又顾及自家的名声,终是没法子伸手。

“哼哼!吹大气!”李标在一旁揶揄道。

老徐怕是老糊涂了,这般牛赑也敢吹嘘,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徐光启视若无睹,言道“微臣早年曾上书《甘薯疏》。

言之从西洋传入之甘薯,土豆皆是高产作物,耐寒耐旱,贫瘠之地亦可以有所产出。

据微臣所知,赵氏海外之地广有种植,产出三倍于麦,四倍于黍。

一户种植可养五户之民。

而济州之民以之养豕,七月出栏,重可近三百余斤。”

……老头子我是有才能的,可没人采纳啊!你看看人家,听老头子的话,普及新种,粮食多到喂猪的地步了。

“当真?”崇祯瞪起双眼问道。

这哪个知道呢?皆是庙堂之辈,也就徐光启闲的蛋疼研究这个,有时间吟诗作对多高雅。

“将洛养性叫来!”

洛养性,锦衣卫指挥使是也,专司暗探,最近时间对四海调查不少,应是了解一些情况。

俄儿,洛养性入殿。

“洛养性,你可知甘薯,土豆为何物?”崇祯急不可耐问道。

“呃,有点甜!甘薯可烧可蒸,味道甘甜;土豆宜凉拌,以醋喂之,佐以烧酒,甚是美味。”

洛养性有些懵逼,二者市面上皆有出售,也不是什么稀奇之物,陛下此问有何意图呢?

“拿来给朕看!”

……果然皇帝的家奴不好作,一个采买能解决的事,居然让指挥使亲自上阵。

洛养性领旨,转身欲退走。

“慢!你可知此二物出自何处?”

“……坊市皆有售卖,以木炭烤之为最香浓!”

崇祯问的突兀,洛养性犹在云里雾里,难道皇爷嘴馋也想着尝一尝?

嗯,那个烤红薯的西施要盯住了,手艺高超,可不能让她跑了。

崇祯不由龙目圆瞪,喝问道“朕不是问你怎的吃,而是问你此二物产自哪里?”

锦衣卫乃是皇家家仆,主营业务是监察百官,抄家灭门,除此之外尚兼职其他业务,诸如监控京城物价,民间言语弹唱等等。

没办法,大明没有《劳动保护法》,雇主想怎么折腾怎么折腾。

各个衙门的奏报崇祯是不信的,问自家的家仆没毛病。

“赤贫之地偶有种植,京城所需大半来自海外,也就是,也就是四海商社。

海船运至大沽口,每船载数万斤至十数万斤不等。

价格仅是寻常米价六成,商贾云集,顷刻间便会采买一空。”

诸公闻言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只徐老头隐隐有自得之色。

想当初那孽徒跪地贱笑,舔着脸口称恩师,求的便是此二物。

如今当真能活人无数,这功德有老汉的一份,谁也抢不走!

“这是犯禁!犯禁!”

崇祯脑回路清奇,本皇爷可没有开海,这船是怎的靠岸的?居然能公开售卖,我大明的沿海是筛子不成?

洛养性诺诺不敢言,海禁跟他一毛钱关系没有,那是沿海各卫所的职能。

良久,崇祯挥退洛养性,看向徐老倌,问道“爱卿,如此高产之作物,为何我大明种植少之又少?”

徐光启面泛无奈,言道“陛下,臣先后上疏四次言甘薯之利弊,奈何朝野上下无人轻信,百姓多不知有此二物,老臣有心无力。”

……众皆无言,崇祯亦是面色难堪。

自万历起,朝堂便是狗咬狗之地,办正事者少,党争夺利者众,谁特娘的会关注这种芝麻绿豆的小事。

急功近利之辈,就不要指望他们能够高瞻远瞩。

午时,崇祯难得的招待了诸公一顿饭食,谁也别走,今日定要拿出一个可行的章程。

饭食过后,有小内侍手端托盘而进,内中有烤熟的甘薯一个,玉蜀黍糊糊粥一碗,土豆丝一盘。

甘薯的焦糊味道闻之令人食欲大动,崇祯不禁兴致大增,看着眼前几物啧啧称奇。

“臣当先尝之!”

徐光启挽起袖面,当先掰了一块红薯塞入口中,嘴角微翘,眼睛微微眯起做满足状。

又拿起一双筷子,夹了几条土豆丝,细细品尝,啧啧可惜道“若是有美酒在侧,当小酌一番。”

“微臣也来品尝一番!”老家伙在耍帅,有甚的好臭显摆的。来宗道笑呵呵接过筷子,亦是一一品尝一番。

几个老家伙吃的不亦乐乎,却是烦透了小皇爷崇祯。

话说这皇帝也是有够悲催,从来都是吃剩菜剩饭,每道都需有人试吃之后方才能动筷子。

几个老汉可没这般忌讳,上来就吃,丝毫没有同皇帝客气一番的打算。

你还别瞪眼,俺们是在保护你呢。

“咳咳~众卿家,可是吃饱了?”崇祯挑起眼眉,鄙视的看向几个老汉。

要脸不?要脸不?

卧槽,李标你口水掉盘子里了!

几个老汉讪讪而退,崇祯重新接过一双象牙筷,逐一品尝。

土豆丝,酸脆可口。

玉蜀黍粥,口感破粗,但略有舔味,主粮无疑,饱肚子的极品。

炭烤甘薯,香甜绵软,入口即化。

皇爷很满意,似乎忘记了心中不爽,开口问道“徐爱卿,此三物亩产几何?”

“以臣多年试种之经验。

甘薯者,沙地可亩产千斤,良地可亩产三千斤。

土豆者,沙地可亩产八百斤,良地可亩产千五百斤。

玉蜀黍者,沙地不宜种植,良地可亩产五百斤。”

徐光启思虑片刻,言道“然此三物各有利弊。

甘薯,土豆虽可作主粮,但不宜多食,多食则腹胀,需辅以稻麦,杂而食之,方是养生之道。

玉蜀黍可久食,但味道欠佳,不若稻麦。”

老头子由头晃脑,侃侃而谈,却是气坏了围观诸公,我等看中的是活人之法,你却在这里大谈养生。

每日里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众,腹胀更好,省粮食,只要不死能喘气就成。

“徐卿家,朕悔不能早早得悉此神物,若早早推行,我大明何至于此!”崇祯不禁喟然长叹。

“陛下圣明!仁德布于四方,百姓必感怀圣恩。此时推行亦为时不晚!”韩爌躬身拜倒,肃然言道。

“陛下圣明!”诸公尽皆拜倒,高声唱和。

身居高位者,便是奸臣佞臣,也是想着做些实事的,尤其似这般于人无损于国有利之举。

这事哪个敢反对,便是同天下所有人作对,试试?祖坟都给你刨了。

“都起身吧?”

崇祯重打精神,眼望徐光启,拱手言道“还请先生教我!”

老头子老怀大慰,皇帝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当是明君!

也是前几任皇爷太过风骚,一个不上朝,一个玩木头,老朱家代代奇葩,偶然间出来这么一个稍微正常一些的,群臣满意的不要不要的。

“老臣议设立有司,大力推行甘薯,土豆种植之策,尤其是干旱少雨之北方。

五年可见成效,十年我大明再无饥馑之人。

饱腹则民安,介时民乱自解,社会安定,再行整饬边军,以我大明人口之众,建奴蒙鞑何足惧哉!”

“甚好!诸公且拿出一个章程,朕一力担之。”

崇祯意气风发,这事办定了,谁敢反对就砍他的脑袋。

可是眼前之事却是迫在眉睫,如何对付四海,如何对付流民呢?他们可不会给大明筹谋之时间。

“那如何对待赵氏,先生可有章程?”

“此所以老臣言甘薯之事。我大明推广农植需要时间,不能解燃眉之急。

老臣以为民乱之解便可着落在赵氏身上。”

“何解?”

“赵氏乃海商出身,所图者为利而已。可许其在各地官准营商,然则我大明需课以商税。

商税不以银钱交割,而是以米粮交割,朝廷再以所获之米粮赈济灾民。

舍此之外,更可筹措金银,大举购进赵氏之米粮。

二策同施,民乱或可迎刃而解。”

……

阿切~~明生揉揉鼻头,今日是怎的了?喷嚏不停,这是哪个龟孙不停在念叨本少?

他哪里能够知晓,他那便宜恩师将四海给卖了,企图以四海之米粮为大明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