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六十九章:反正都是要亏的

就算是距离开拍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但这也不妨碍CU和华宜提前宣传预热。

片子刚立项就开始吹风的电影并不稀奇。

只要有能吸引市场的爆点,提前鼓动起声势对一部电影来说肯定是利大于弊的,比方说选角这块,一立项就能引人侧目的片子,那肯定是吸引更多大牌演员来任君挑选的。

当然还有各种投资商和合作方都会找上门来。

只是,当CU和华宜经过短暂的谈判正式对外宣布这个拍摄计划的时候,大部分的合作方都有些望而却步。

国内的娱乐媒体已经习惯了任烨神经病一样的影视投资操作,但这一次的消息,还是让媒体们高呼任烨真的疯了。

算上华宜的投入和注水吹牛凑整数,制片组对外公布的投资是五亿软。

花五亿软在华夏拍摄一部特效科幻片……还是奥特曼这种给人印象很低幼的题材,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作为娱乐圈的热门人物,任烨的一举一动其实都被有心人看在眼里。

之前花两亿拍电视剧的操作也早就被人分析过了。

《天之痕》这部剧拍摄成本的确超高,但同时收益也并不低。

这部剧是CU和番茄的合作项目,番茄也有投资,所以首轮播出的卖票钱都冲抵了番茄的收益分红,而且二轮三轮这些重播轮次的卖片钱也要和番茄台分享,从传统的电视剧收益模式来看,CU好像是真的疯了傻了。

但同样因为分成合作项目,播出广告收益这方面,CU却是从电视台的盘子里分走了不少肉——首先,任烨搞出了电视剧贴片广告这东西,3份贴片广告明码标价1500万。

别觉着贵,2002年时张国师那部《英雄》的贴片广告就2000万了,《英雄》的投资还没《天之痕》这电视剧高呢。

然后就是插播广告,番茄台播出的时候,直接和广告厂商们签了个对赌协议,一开始和普通电视剧价格差不多,但后来随着收视率一路上扬,最后在排行榜上形成碾压,广告费这一块同样也创造了记录。

光是靠广告收益,CU就把两亿的投资收回来一半多,再加上零零碎碎的连带收益——比如曰本市场卖DVD的收入——按照媒体的估算,CU在这部电视剧上,基本能收回成本,顶多小亏一点。

但电影那可就不对了。

华夏电影市场的萎靡,可不仅仅是票房不行,而是整个版权相关市场的全方位不行。

好莱坞这么多年,票房翻车的片子不在少数,但这就亏到血本无归的却不多。

因为很多电影票房大亏,但在DVD等后续收益方面,靠着时间积累大多都是能够收回成本的。

港岛电影衰败之后,有很多人试图分析原因,什么本港院线竞争过度啦,东南亚市场丢失啦,还有什么资本博弈啦……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在90年代中后期VCD普及之前,港岛是整个东亚地区除曰本以外最大的音像制品制贩中心。

别一提港岛电影就是邵氏嘉禾,港岛电影界的末代王朝属于寰宇和美亚这两个卖录像带的。

而当D版影碟和网络资源击垮港岛的录像带市场之后,那些靠着卖录像带活下来的中小电影公司纷纷倒闭,大公司也要审慎投资,把盈利压力都放到很难稳定的票房上面……市场自然而然就冷下来了。

有音像制品市场托底,电影从业者们才敢浪,行业才会有活力。

总之,电影市场的发展,票房总量决定其上限,版权市场决定其下限。

后来国内电影产业大发展,背后其实也少不了那些花钱买版权的视频网站来支撑。

所以,当CU和华宜放出风声,说要投资五亿软的时候,专业人士都是不看好的。

靠着国内票房收回成本的可能性约等于零。

海外收益也难说,CU在曰本的确有路子,但奥特曼这个题材在曰本市场早就被圆谷做烂了,曰本观众会不会买账不好说。

至于其他市场——米国想都别想,影视产业在米国是和科技、金融、房地产、军工并列的支柱产业,那是要死保的基本盘,就算打进米国市场,收益方面也只能锦上添花意思一下。

曰本米国之外基本就都是零零碎碎的肉汤了,小成本文艺片可以靠着这些市场赚钱,大投资的商业电影还是算了吧——别看好莱坞电影的全球票房数字很好看,实际上曰本市场就要占很大一块,整个欧洲加起来可能也就比曰本稍高一些。

票房之外,大概也就是在曰本卖一卖DVD了。国内目前的正版渠道,除了六公主就是A站……前者不会掏太多钱,后者就是CU自家的产业,左手腾右手除了为国家创造GDP之外就没有其他意义了。

算完这笔帐,娱乐记者们统一的结轮就是——任烨真是有钱任性。

任烨也觉得自己有点任性。

不过等过几年影视娱乐产业真正发展起来之后,大家就知道是不是任性了。

任烨在影视方面的投资看似随意,实际他自己的意识是很清醒地——2011年国家开始抓版权治理,等2014年逐渐做出成效之后,整个影视市场都会呈现出一种井喷般的疯狂增长。

市场大好,外部顶级资本入局,业内领先者成长为巨头……影视产业升级之后,想要吸引观众、坐稳行业头部,大投资的精良制作就成了必然趋势。

后来的“国剧盛世”还是“票房起飞”,背后都离不开大制作。

任烨现在远超业内水平的惊人投资,肯定能转化为眼前宝贵的团队经验和未来良好的口碑基础。

战略布局长远投资,不亏的不亏的。

华宜愿意加入合作,就是听了任烨的这套忽悠。

当然,王忠军和王忠磊也是老社会人了,任烨的忽悠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们也有自己经营上面的考量。

就在这几天,华宜获得了证监会的审核通过,即将在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准公开发行股票的娱乐公司。

和任烨一起搞个大新闻,为正式上市做铺垫,这才是华宜真正想要的东西。

不得不说华宜今明两年还真的是很浪。

5月份投拍了《通天帝国》、7月份又投资了《唐山大地震》,两部加起来投资近三亿。

虽说这两部电影不是完全由华宜掏钱,但也已经花了一个多亿出去了。

如果没有任烨的出现,明年华宜还会继续浪,和港岛一起拍了部《新少林寺》,然后和棒国还有邓闻迪合作找来全智贤和休-杰克曼拍了部《雪花秘扇》。

前者大概是赚了钱的,最终票房2.16亿,据说投资也有一亿多,不过华宜是吹投资的惯犯,实际投资也不好说。后者就很神奇了,具体投资一直没个准数,保守估计也要过亿,毕竟全智贤可能不贵,但休-杰克曼肯定不便宜,然而最后票房大陆3320万软,米国134万刀……反正亏得很惨就是了。

这样看来,任烨也不算坑华宜……反正他们2010的投资大多是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