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宴会

‘这个。。’

金宏道很享受梁川为他赚钱带来的这种感觉,那几批货赚的钱,比他自己的小金库加起来的还要多!

这些钱平时用来赏赐给下人,还有自己府上的用度,效果杠杠的,手下人看他的眼神都多了几分崇拜!

不过他是真的不好开这个口。。

先开口总有一种受制于人的感觉,加上他们高丽那帮混蛋丘八,才刚刚做了对不起人家的事,前脚刚踩一下,这一下又要让人家帮着赚钱,这脸皮得多厚才能开得了口!

梁川既然提到这个要求,自然......

赵明深知,契丹内乱虽为中原所喜,然若处理不当,反成大患。他端坐御书房,翻阅辽东战报,眉头紧锁。

“陛下,幽州急报。”太监轻声禀告。

赵明抬眼,示意呈上。信使跪地递上密函,赵明拆封细读,神色渐沉。

原来,耶律延禧虽得宋廷册封,然其兵力薄弱,难以抵挡耶律乙辛亲率的十万大军。辽水之战,耶律延禧兵败退守辽阳,契丹主力步步紧逼,形势危急。更糟的是,女真完颜阿骨打趁机出兵,攻占黄龙府,意图夺取辽东控制权。

赵明沉思良久,缓缓起身,在御书房内踱步。他深知,若让耶律乙辛击败耶律延禧,再与女真决战,中原将彻底失去战略主动权。唯有及时介入,方能稳住辽东局势。

“召岳飞、韩世忠入宫议事。”赵明低声吩咐。

不多时,岳飞与韩世忠匆匆赶至。赵明开门见山:“辽东战局不利,朕欲派遣援军,助耶律延禧固守辽阳,同时牵制女真。”

韩世忠抱拳道:“陛下英明!臣愿率五万精锐,即刻北上。”

赵明点头:“好!你即刻出发,带兵五万,由雁门关绕道高丽,秘密进入辽东。务必在半月之内抵达辽阳,协助耶律延禧布防。”

韩世忠领命而去。

岳飞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当令‘影刃’小队潜入中京,策动旧部叛乱,使其腹背受敌。”

赵明抚须沉吟片刻,终是决断:“好!即刻派遣使者携诏书前往辽东,封耶律延禧为‘燕王’,赐金印玉册,并命幽州方面秘密运送军械粮草,助其立足。”

说罢,他提笔疾书,亲自拟定诏书。片刻后,一封加盖御玺的圣旨被交予特使,连夜出发,直奔辽东而去。

与此同时,赵明召集群臣,于紫宸殿召开紧急会议。文武百官齐聚,气氛凝重。赵明端坐龙椅之上,面色冷峻,环视群臣,缓缓开口:“契丹再起内乱,朕已决定扶持耶律延禧,分化敌势。诸卿可有异议?”

礼部尚书范仲淹出列,拱手道:“陛下此举高明,然亦需警惕女真反应。完颜阿骨打虽已与我结盟,然其野心不小,若见契丹分裂,或趁机扩张势力,反噬我朝。”

赵明点头,道:“范卿所言极是。朕已有安排。即日起,增派水师巡防渤海湾,封锁辽东海域,防止女真趁虚而入。另,命驻守登州的‘龙骧军’加强戒备,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战事。”

财政大臣沈括皱眉道:“陛下,连年征战,国库已然吃紧。若再增兵辽东,恐怕难以支撑。”

赵明淡淡一笑,道:“无妨。朕已命工部加快运河工程进度,确保漕运畅通。同时,将在河北、河东等地开征‘边役税’,所得银两专用于军费开支。”

沈括闻言,脸色微变,却未再多言。他知道,赵明早已权衡利弊,不容更改。

会议持续至深夜,最终达成一致:一方面继续推进北伐战略,另一方面加强对吐蕃、西夏、女真的外交斡旋,确保周边局势稳定。同时,加大对契丹内部的渗透力度,利用各方矛盾,逐步瓦解其统治基础。

翌日清晨,赵明亲赴太庙祭告先祖,祈求国运昌隆。随后,他登上皇城高台,检阅新募的五万禁军。只见旌旗猎猎,刀枪如林,士气高昂。赵明身穿龙袍,立于高台之上,朗声道:“将士们!契丹再起烽烟,朕命尔等镇守边疆,誓死捍卫社稷。凡有功者,必封侯拜将,光耀门楣!”

十万将士齐声高呼:“誓死效忠陛下!誓死效忠大宋!”

声震九霄,气势如虹。

赵明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下令军队分批开拔,奔赴前线。韩世忠率前锋部队先行出发,直奔幽州;而赵明本人则返回皇宫,继续统筹全局。

数日后,辽东急报再次传来:耶律延禧接诏后大喜,立即宣布归顺大宋,并率部攻占东京辽阳府,切断耶律乙辛通往高丽的退路。契丹内部动荡加剧,耶律乙辛怒不可遏,亲率大军围剿耶律延禧,双方激战于辽水之畔。

赵明闻讯,心中稍安。他立刻下令加派援军,协助耶律延禧固守辽东,并命令“影刃”小队深入中京,策动旧部叛乱。

然而,就在局势看似朝着有利方向发展之时,西南边境再度传来警报:吐蕃内部局势恶化,赤德赞再度举兵,联合部分贵族发动政变,试图废黜新王。段誉紧急派人前来求援,希望宋朝出面调停,避免战火蔓延。

赵明眉头紧锁,心知西南局势若失控,势必影响北伐大局。他当即召集谋士商议对策。

李延年出列,拱手道:“陛下,臣愿再度出使吐蕃,劝说赤德赞罢兵言和。”

赵明点头:“好!此次你带五千精兵随行,沿途震慑宵小。若赤德赞仍执迷不悟,便以雷霆手段将其擒拿,押送京城。”

李延年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赵明加紧对契丹的战略部署。他亲自拟定作战计划,命韩世忠按兵不动,静待时机;另派遣名将张俊率军进驻雁门关,以防西夏趁机犯境。

夜深人静,赵明独自坐在御书房中,翻阅着最新的军事地图。烛火摇曳,映照出他略显疲惫却坚定的脸庞。

“朕不能输。”他低声自语,“为了这片土地,为了千万百姓,朕必须赢。”

窗外,繁星点点,仿佛也在默默注视着这位年轻的帝王。而在遥远的北方,战火正在悄然酝酿,等待着一场惊天动地的风暴来临……

数日后,辽东战况再度传来,局势愈发复杂。

耶律延禧虽据守辽阳,但契丹主力源源不断地从各地调集而来,耶律乙辛亲率八万精骑,将辽阳团团围困。而女真方面,完颜阿骨打并未急于进攻辽阳,而是稳固黄龙府防线,伺机而动。

更为棘手的是,耶律延禧内部将领意见分歧,部分将领主张投降耶律乙辛,换取封赏,甚至有人暗中与女真联络,企图另立门户。

赵明接到战报后,面色阴沉。他深知,若辽阳失守,不仅意味着扶植耶律延禧的策略失败,更会让女真彻底掌控辽东,进而威胁中原腹地。

“传岳飞!”赵明果断下令。

岳飞很快入宫,赵明将最新战报递给他,沉声道:“辽阳危矣。朕意,命韩世忠加速进军,务必在十日内抵达辽阳城外,与耶律延禧里应外合,击溃耶律乙辛。”

岳飞接过战报,眉头紧蹙:“陛下,韩将军虽已出发,但经高丽境内绕道,行程漫长,恐难如期赶到。且辽阳城内人心浮动,未必能坚守十日。”

赵明微微颔首,目光落在案前的地图上,沉思片刻,忽然道:“那就让他们自己动起来。”

岳飞一愣,正要发问,赵明已提笔写下一道密令,盖上御玺,交给身旁太监:“速送‘影刃’首领,命其即刻行动,策反辽阳城内将领,制造混乱,削弱耶律乙辛军心。”

岳飞恍然大悟,拱手道:“陛下妙计!如此一来,耶律乙辛即便围城,也难以全力攻伐。”

赵明淡然一笑:“不错。战争,不只是战场上的厮杀,更是人心的较量。”

就在此时,门外又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信使冲入殿内,跪地禀报:“陛下,吐蕃急报!”

赵明心头一紧,连忙挥手示意呈上。信使双手奉上密函,赵明拆封细读,脸色骤变。

原来,李延年刚抵吐蕃边境,便遭遇赤德赞派出的伏兵袭击,五千精兵折损过半,被迫退守康定,请求增援。

赵明勃然大怒,拍案而起:“赤德赞竟敢袭我使节,此乃挑衅之举!传令张俊,率三万铁骑南下,支援李延年,务必擒获赤德赞,以儆效尤!”

张俊奉命而出,赵明则继续盯着吐蕃战报,心中隐隐不安。

“陛下……”岳飞迟疑了一下,低声道,“臣以为,此事恐非赤德赞一人所为。”

赵明眼神微眯:“你是说……西夏?”

岳飞点头:“西夏与吐蕃素有往来,近年来关系日益密切。若西夏暗中支持赤德赞,我军若贸然深入吐蕃,恐遭前后夹击。”

赵明沉默片刻,缓缓点头:“你提醒得是。传令张俊,暂缓进军,改为驻守康定,严防西夏异动。另,遣使往西夏,试探其态度。”

岳飞领命离去,赵明则继续思索全局,心中愈发沉重。

此时,辽东战报再次传来

辽阳城内,耶律延禧手下大将萧干突然倒戈,率三千精兵突袭耶律延禧府邸,试图夺权。幸亏“影刃”小队早有布置,提前察觉,及时护送耶律延禧撤离,才未酿成大祸。

赵明看完战报,长叹一声:“看来,这辽阳,已是风雨飘摇。”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夜色中的皇城,心中思绪万千。

此刻,他终于明白,真正的帝国争霸,远比纸上谈兵更加复杂。每一处棋子的落定,都关乎无数人的生死存亡。

而他,作为这场博弈的核心人物,必须做出最艰难的抉择。

“来人。”赵明沉声道。

侍卫应声而入。

“传朕旨意,命‘影刃’首领亲自前往辽阳,务必保住耶律延禧性命。另外,命韩世忠加速进军,无论如何,必须在七日内抵达辽阳城外。”

侍卫领命而去,赵明转身回到御案前,提起朱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下八个大字:

**“辽阳不死,中原无忧。”**

他轻轻放下笔,望向远方,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这一夜,注定无眠。

而辽东的风雪,也即将掀起新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