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为河西节度

从疏勒到龟兹沿途三十里一驿,众人每过两驿便歇息一次,走了十三日,终于在十一月进入了龟兹城。

李嗣业安排亲随们在城中馆驿住下,自去都护府去见夫蒙灵察,顺带在其书房拿了一张从长安沿驿路捎来的邸报。

这是各地藩镇留后院抄送给朝廷官员内部发行的报纸,也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了。李嗣业粗略地看了一下,确实是今年发生的时事总结。譬如太子的大舅哥江淮租庸使韦坚修建广运潭,引江淮水至长安禁苑,虽然引得民怨沸腾,却获得了皇帝的奖赏。这件事情的唯一好处就是,玄宗皇帝不需要每年去巡幸东都洛阳,就能够吃到从江南运来的新鲜物产。

邸报的另一条内容是突厥发生了内乱,葛逻禄、回纥、拔悉蜜三家联合起来反攻后突厥,杀掉了可汗联合自立。突厥余部的左右刹又扶持了阿史那乌苏米担为可汗,相互之厮杀不休。双方各向朝廷求援,长安朝中决议之后,传令王忠嗣趁机出兵,联合三家加紧进攻突厥。曾经三代辉煌的后突厥汗国看来已经危在旦夕,只剩下一支狼卫苦苦支撑。

从突骑施的衰落,再到后突厥的衰落,李嗣业突然想明白一个道理,不管是草原政权还是中原政权,打败敌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旁边候着比谁先烂掉,大唐内部虽然也矛盾重重,但幸运的是它的敌人们一个比一个先垮落。真是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几乎所有强大的堡垒都是内部自我垮塌,这没什么好辩驳的。

下边还有一条,海匪吴令光在台州、明州、泉州一带的海上大肆抢劫商船,许多沿海商户深受其害,导致前往南洋、印度海上商路受阻。

李嗣业默默地吐槽了一句:“看来长安香料的价格又要涨上一涨了。”

夫蒙中丞看起来心情很好,李嗣业倒是很好奇,却也不便相问。当官当到镇守使的地步,也该知道闭嘴比张嘴好,知道得越多越容易受摆布。有些东西,你就算不想知道,有人也会主动告诉你。

果不其然,夫蒙灵察轻松写意地坐在羊毡上,边拨弄着茶鍑的盖子,对在座的高仙芝、程千里和他说道:“右相如今已经执掌中书省、尚书省权柄,左相李适之完全被架空,圣人对右相的恩宠也是前所未有。如今河西节度使王倕即将告老卸任,这次我们入长安叙功,若能得右相在圣人面前保举美言,某有望兼任河西节度使一职。”

三人一听,连忙向夫蒙灵察提前道贺:“中丞,可喜可贺呐。”

夫蒙灵察捋须欣慰地说道:“可惜我年岁也不小了,恐负圣人和右相的托付。”他随即话锋一转:“你三人皆是我的心腹,此次入京,当同心戮力,夫蒙自有厚报。不过安西不能没有人坐镇,我准备带程千里和李嗣业同去,仙芝你留下来。”

高将军恭敬地向前叉手:“喏。”

没成想此次不能与高仙芝一同入京,李嗣业不免有些遗憾,他到底和程千里不甚相熟。再加上有他家女子那档子事情,李枚儿虽仍然与程琬素有书信往来,李嗣业多少是有些芥蒂的。

夫蒙灵察素来都比较内敛,不能打包票的事情决计不肯说出来,既然说出来了,说明这河西节度使的位子十有八九是坐定了。

他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整个碛西都是李林甫的班底,不止是因为李长久以来遥领安西大都护,更是因为碛西这些年来所有的用兵及政策,都是李林甫在主持拍板。

结合史书上那些虚虚实实的记载,近年来多少官员被李林甫排挤擅杀,还有以立仗马为喻恐吓谏官的事情,也是确确实实发生过的。他作为碛西的镇守使武官,也就等于完全笼罩在一代奸相的眼皮子底下,也就预示着他今后的路途,需要步步谨慎苟且前行。

前路虽有险阻,且行且珍惜吧。

见过夫蒙中丞后,三人先后从都护府正堂中走出,高仙芝突然停下脚步来等他。

“嗣业,我们可否在这里都护府中走走。”

他欣然应诺。

两人穿过大院,向右走过门廊,这里是都知兵马使的办公院落,高仙芝整个人放松下来,闲适地踱着步子说道:“中丞兼任河西节度使,看来已然是板上钉钉了。他日后的重心自然要放在河西,往后的碛西就要靠你我来经营支撑了。”

李嗣业心想,这是在怀慰笼络自己吗。

他笑着叉手补充道:“还有程都护,王正见司马,马磷将军。”

高仙芝却嘴角上翘带着半分轻蔑笑:“程千里志小才也疏,不是勇进开拓之人。王正见只识只至用马,哪堪大任,马磷嘛,到底根子浅薄,还需历练见识,今后之碛西,非你我兄弟不能主事。”

李嗣业倏然停步,又连忙快走跟上,脸上尽量保持平静,实则内心已经荡开了波澜。

难道高仙芝已经看穿了他的想法他扭头去看对方的脸,看到的却是似笑非笑的表情,仿佛已经了然于胸,实际上不过是以己度人。

“古往今来,单以一人之力不能成事,不管有志也好,无志也罢,当时机来临的时候,自然会有人把我们推向建功立业的关口,而我们要做的,只不过是提前站到那个位置上摆正姿态。”

这话说得极有道理,但是李嗣业不会附和他,因为高仙芝已经逐渐接近这个位置了。无论是讨伐达奚部叛乱,还是讨伐黄姓莫贺达干,高仙芝都表现出了他的战术才华。而他自己还因缺少几步台阶而远远未及。

……

三日后,安西节度使夫蒙灵察回京叙功的队伍正式启程,随行人员为副都护程千里,李嗣业,还有拔汗那国的使者、小勃律国使者、突骑施都摩支部的使者,整个回京队伍浩浩荡荡二百多人,双旌双节随行,六纛伴随军列队煞是壮观。

值得一提的是小勃律国的使者队伍,他们只有两人两骑,除了打着小勃律王颁下的节杖外,除此身无长物。如果没有那根节杖,根本没人会相信他们是使节。

这两位使节还是偷偷逃出来的,只因小勃律王苏失利还在吐蕃的监视控制中,连她的老婆都是吐蕃公主。苏失利想借助唐朝的力量摆脱吐蕃的控制,只能避过吐蕃人耳目派出使节,装扮为商贩联系安西都护府,再由安西都护府一路护送往长安。

听说之前已经有一批小勃律使臣被送往长安了,中书省还要命令鸿胪寺和工部给他们修使馆,这是以前都没有过的事情。以前过往周边各国的使节,鸿胪寺都是把他们安排在皇城内的鸿胪会馆中。

因为队伍中有了使节,所以行进的速度也慢了下来,一旦涉及到礼节的问题,自然是要按部就班。况且使节们来大唐不止要完成外交任务,还负责旅游,要把大唐境内的优美景点记下心来,回去讲给国王和官员们听。毕竟在那个行万里路都很困难的时代,一个人的眼睛不止是自己的眼睛,也是所有未能远行的人的眼。

李嗣业和他的随从们跟在节度使队伍的最后,捎带着也能沾沾光,慢下脚步静下心去欣赏沿途的风景。

世界上有一个地方能够将所有的陆地景观都囊括进去,沙漠和山川,河流与湖泊,丹霞地貌与风蚀古城,辽阔草场和鱼米之乡,那就是河西走廊。世界上有个地方反哺传承了中原文化,佛教东传,开通商路,经营西域,每一个彰显荣光的帝国都离不开它,这就是河西走廊。

李嗣业三次途径河西回长安,每次都在这厚重而绚丽的历史河流中无法自己,特别是当他作为两世为人的灵魂,曾经在千年以后亲眼目睹它们被时光淹没的样子,重新回到这个地方,却是千年以前,就像亲眼见到一个年轻的神祇变成了垂暮老人,这种感知错位的冲击如何能不让他头皮发麻,鼻尖发酸。

河西早已不是那个河西,但河西永远还是那个河西。

站在麦积山石窟对面的山丘草木间,望着碧绿簇拥的对面,那栈道交错密密麻麻的洞穴和浮雕,心中顿生豪气感慨万千。他不是感慨终于不用买门票了,而是趁着无人在身旁,发出了一句慷慨豪言:“此生若不能为河西节度,功盖凌烟阁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