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兵进函谷关

北邙山一战,暂时解决了洛阳的北部威胁。邓羌的万余兵马,在有燕军牵制的情况下,正常来说是不会再进攻洛阳了。不过刘义之也不敢掉以轻心,数万大军加上俘虏,花了两天的时间,全面恢复了北邙山的防守工事。北邙山之战投入时间最长、损失最大的曲袭部,被撤回到洛阳修整。纪云部和原先驻守一泉坞的杨述部则驻守北邙山防线。听说石越等十几条漏网之鱼跑到了山中,刘义之也不甚在意,不过是安排县兵和民壮追索罢了。

北邙山大胜,让刘义之信心大增。他从荥阳调来了丁程部,准备让他们参与此次关中的战事。现在洛阳故城里面不止有刘牢之带来的七千兵马和胡彬带来的三千兵马,还有从河南郡境内征集的民壮三千人。攫欝攫

经过近几年的改造,洛阳故城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军营。这里面不但可以驻守大量的军队,还可以关押俘虏。此次大战中抓获的七千多名俘虏,就被集中关押在这里,有杨述部和洛阳县的县兵看管着。

按照原来的计划,现在已经在关中开始大战了。只不过因为徐成突然进攻北邙山,把司州军的计划给打乱了。

太和五年十月二十五,刘义之在洛阳故城点兵,誓师出征。

司州大军刚取得了一场大胜,士卒们领到了奖赏,意气风发,军容极其雄壮。此时天气寒冷,西北风刮在人的脸上,像刀子割过一样。纵然司州军人人穿着厚实的棉衣,也依然难以抵挡这刺骨的寒意。不过士卒们浑不在意,那昂头挺胸的样子,让洛阳县的百姓看在眼里,也都安心的很。

陈瑜裹了裹身上的羽绒服,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羽绒服很轻,但是穿在身上竟然没有丝毫的寒意。一旁的朱绰看了,笑道:“陈兄,是不是觉得穿在身上很舒服?”

陈瑜笑道:“是啊!这么大冷地天里,别人穿着厚厚的棉衣,尚且瑟瑟发抖,为何这么轻薄的一件羽绒衣,穿在身上就能如此暖和?”

朱绰道:“这羽绒衣可是好东西。据道坚说,这些羽绒衣乃是用鸭子的细羽填充的。要制作这么一件羽绒衣,可是要杀掉好多只鸭子呢!世面上要买这一件羽绒衣,需要二千多个刘氏新钱呢!”

“啊,这么贵?”陈瑜吓了一大跳。

此次北邙山战事,司州军府为此战中立功大的将士赏赐了羽绒衣,怕不是有上百件。陈瑜没想到,这么一大笔钱,司州军府竟然说赏就赏了!

朱绰笑道:“咱们上关中去,那是去发财的。只要打了胜仗,得了人口、牲畜这些东西,就会源源不断地为司州创造收益。所以,怎么算,都是刘都督赚的最多!百十件羽绒衣,又算得了什么!军中普通士卒穿得这些棉衣,那也是很值钱的东西,算起来花费的钱财更多呢!”

陈瑜摇了摇头。身居高位者,诸如袁真之类的,都是拼命地往自己家里搂东西。偶然赏赐一些东西给亲近的将领,也是为了收买人心。似刘义之这般对待将士的,可真是少见。

“祖明这番高论,可是跟郎君一般无二了。郎君在北豫州撒下了无数的钱财,就为安置从各处迁来的百姓。不瞒祖明,瑜只见过军府为了增加兵员,把良民贬为军户的,可没听说过有军府愿意把军户放免的。”陈瑜感慨道。

朱绰点了点头。他出身将门,对于陈瑜说得这些,自然是知之甚深的。

两人说了这一会儿子话,就感觉寒风老是往口里灌,于是不自觉地便都闭上了嘴。

大军出征第一天,有诸多礼仪需要遵守,耽误了好多时间。大军到达函谷关的时候,天色已经不早了,便在关里驻扎下来。

刘牢之虽然起意出兵关中,他自己却从未到过河南县以西的地方。因此部队扎营之后,他便带着孙乾和刘延之一起参观这处关隘。

函武关是洛阳八关之一,也是洛阳的西大门。只不过自从有了潼关之后,汉函武关的地位越来越轻,此时早已经落败。还是刘义之派刘越到弘农经商之后,刘越把这里当作了商队的一个转运货物的基地,花钱请人修缮了一番,这才有了如今的模样。

刘延之问道:“郎君,当年六国伐秦,在函谷关受阻,就是这里吗?”

刘牢之摇了摇头:“自然不是。先秦时函谷关是在现在的弘农县,当时军中的主力是战车。战车对于道路的要求比较高,函谷关卡在了山岭之间的唯一宽阔通道,地势险要。拿不下函谷关六国就拿秦国没有办法。”

“到了汉武帝时,因为国家时常与匈奴作战,汉朝也摒弃了战车,组建了大规模的骑兵。骑兵对于道路的要求没有战车那么苛刻,函谷关控制的道路就不是唯一的通道了。武帝为了扩大京畿范围,便把函谷关从弘农县挪到了现在的这个地方。当时可不仅仅是这一处关隘。北起大河,南至宜阳,有一道长长的关墙,上有烽燧,防卫甚是严密,能控制大河漕运、崤函南道和崤函北道。后来年久失修,这处关隘便只能控制崤函北道了。”

刘延之道:“原来这关隘是挪过的。——这些人也真是的,既是挪关,重新换个名字就是了,何必非要用原来的名字。”

“这是有原因的。”刘牢之笑道,“汉朝定都长安,那时候函谷关以西称为关中,函谷关以东称为关中。大家习惯了这种称呼,所以搬迁之后的关隘仍然称为函谷关。”

孙乾插嘴道:“小的听人说,这函谷关乃是因为楼船将军杨仆立功之后不求受赏,只要求把自己变成关中人,因此武帝才把函谷关迁移到这里。”厺厽 奇书网 suyingwang.net 厺厽

刘牢之摇了摇头:“那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国家重大战略,岂能因为一个人的恩宠而改变?何况函谷关迁移的时候,杨仆还不是楼船将军,也没立下什么功绩!不过这个说法,至少说明了,当时的人是很看中‘关中人’这个身份的。”巘戅奇书网&#t戅

刘延之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

谈起函谷关的变迁,刘牢之也有了兴致,继续说道:“其实函谷关并不止这两处。原先的函谷关路是在谷中,行走很是不便。建安年间,大河南岸露出部分河床,人们便从河床上走,渐渐地形成了一条新路。曹操为了控制这条新路,在河岸上修建了一处关隘,也叫作函谷关。这处关隘我们可以称之为魏函谷关。同样的,魏函谷关控制的道路也并非唯一的,所以不是必通之道。自潼关修建之后,这些函谷关便都荒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