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手段
“智取?”众人像是没听明白,重复道。
袁真看着这个老为他闯祸的儿子,看他正满脸兴奋,像是有什么阴谋要得逞似的。他不忍随意否决他,问道:“你且说说,怎么个智取法?”
袁爱之拱手道:“父亲,现在豫州的变故,各处的军将并不知情。似胡彬这等隔得远的,也就罢了。像王侠、刘建、高衡以及朱宪兄弟等人,都驻扎的不远,我们不妨以公事的名义,把他们聚集在寿春,要他们立誓跟随我们反抗桓氏的残暴。如若他们不从,正可以当场拿下,我们自己收编了他们的部曲。如此一来,我们增强了自己的力量,减少了豫州内部的敌人,可谓一举两得!”
“好!”袁双之和袁泓都出声赞道,唯独袁瑾默不作声。
袁真看着袁瑾,问道:“你怎么看?”
袁瑾道:“现在对刘建他们动手,那就是与刘义之撕破脸了。司州的兵马不少,又多骑兵,若非不得已,我们还是要避免与其正面为敌!再者,刘建这些人,说是豫州属下,其实自成一体,从来托病不出,不参与豫州的事务。我们邀请他们到寿春,他们可未必会来。”
袁真想了想,叹了口气。自己这个长子,谨慎有余,冒险不足。如此性格,用来守业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在这乱世之中挣扎求存,实在非其所长。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放任他们不管。这些人若是为桓温所用,随时会在我们的腰肋上扎上一刀。让他们到寿春,他们或许不肯来。若是我们换个地方呢,比方说刘家开医馆和学校的那个小镇?……即便他们还是不肯来,我们何如主动派人去呢?”袁真看着袁瑾,缓缓地说出这么一番话。可以看出来,即便是说出这么一番话,也像是费了袁真很多力气一般。
袁瑾惭愧地道:“是儿子思虑不周!我们力弱,正该冒险一搏才有一线希望!”
袁真摆了摆手,安慰道:“这种事,本没有对错的。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不是真能成,还需要有得力之人去办才行!”
众人听了,都是一阵默然。军府之中,敢拼命作战的人或许不缺,但是想要夺取别人的军权,那需要有勇有谋的人才行。但是真正有勇有谋的人,可未必愿意把自己和袁家绑在一块儿。桓温弹劾的消息一出,军府之中就有几个参军和书佐离开了幕府。参军职位不高,对大多数人来说,只不过是一份糊口的差事而已,犯不着把命搭上。
就在袁真感觉失落的时候,一个声音响了起来:“父亲,现在形势危急,正是需要袁家子弟出死力的时候。儿子责无旁贷,愿意去收服不顺从的军将。”
袁爱之不用抬头,就知道是与自己关系最好的哥哥袁双之挺身而出了。于是他也连忙拱手对袁真道:“父亲,二兄说得对,儿子也愿意为袁家出力!”
袁真欣慰地道:“好,好!有你们兄弟齐心协力,何愁大事不成!”
主动出击,总比被困在寿春城里面强。寿春城里还有数万军民,里面存储的粮食可无法支撑很久,所以袁真还需要派人守住周围的几个县,已解决大军的粮草。淮南这些年少经战事,大户人家或多或少地都有了存量。派人出去,或征、或买、或抢,总要筹措出来足够的粮食才行。几个人商量了一会儿,渐渐理出了一个头绪。
“父亲,刘氏庄园,我们该如何处置才好?”袁爱之旧话重提。
袁真为难了。
刘氏庄园在寿春是一个庞然大物,它每年出产惊人,要说袁真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越是关注,袁真对它越是忌惮。刘氏庄园外面的道路被一道道的水渠间隔开来,中间的桥梁都是木板,随时都可以撤掉。水渠的南岸是一堵堵的矮墙,刘氏庄园里面的人可以依托这些矮墙与入侵者周旋。刘家有强大的船队,可以随时从这些河道里杀出来,想要短时间内堂堂正正地攻克刘氏庄园根本就没有办法。一旦形成僵持的局面,刘家在安丰和淮北的军队就能增援过来,那时候刘家势必不会善罢甘休。想想当日刘牢之率军与慕容德部作战的情景,袁真就有些不寒而栗。
“刘氏庄园防卫森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去碰他们!”袁真无奈地道。
“是!”袁爱之无奈地应了下来。
想当年袁真就任豫州刺史的时候,刘建不过是豫州的一个军将。袁真可以轻易地把刘建撇到一边,收其兵权。短短几年的时间,刘建似乎什么都没干,结果就成了和袁真能够分庭抗礼的人物。而司州的刘义之,这些年连败燕国和秦国,现在不但占据了司州三郡,而且占据了淮北大片地方,手下兵马数万之众,实力已经比自己强多了。
“若吴处靖能把刘义之争取过来就好了。有司州数万兵马做后盾,我们就有了辗转腾挪的空间。想要对司州动手,桓温也要掂量掂量。”袁真喟叹道。
袁瑾皱起了眉头,有些不服气地问道:“父亲,这刘家真有那么强的实力?竟然能让桓温忌惮?”
袁真叹道:“有些事,没有见过,是没有人肯相信的。这些年,刘义之在洛阳可不是一帆风顺,他的部队,是在血与火之中锤炼出来的。而且呀,他军中的士卒,都是青壮,没有一个老弱在其中。与慕容德部作战的时候,豫州军本来是战败了的。还是刘牢之及时出现,挽救了整个败局。那一仗,刘牢之出动了七千骑兵!”
“七千骑兵?”袁瑾等人大惊。江南缺马,便是大司马桓温,也组织不出七千骑兵来。刘义之能轻松地出动七千骑兵作战,难怪袁真说桓温也会忌惮司州军。
想到这里,袁爱之开始后悔了起来。若非当初自己一时冲动,在历阳难为刘牢之,这时候,刘家未必会与袁家针锋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