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议修城

刘义之听了,不禁咂舌。他一向“节俭”惯了的,一下子搞出这么大的阵势,心里有些难以接受:“这……这一下子可是要增加不少开销呢!”

刘牢之劝道:“大兄,这必要的防范要做,必要的威仪也是要讲的。上位者要有上位者的做法,不能再事必躬亲了!”

刘义之却没有什么上位者的觉悟。他这么司州与国内其他的地方不一样。别人出督地方,都是呼朋唤友的,巧立名目向百姓们收钱。不管在地方做出多大的政绩,先把钱捞足再说。刘义之刚来洛阳的时候,这里根本就是一穷二白,到处都是空城。刘义之这些年不断地对外作战,就是要不断地获得人口。而为了补充作战的辎重和安置这些俘获的人口,刘义之又不得不向刘牢之举债。这些年,刘义之欠下刘牢之的债务,那可真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能还上这些债务,刘义之在司州的日子,不能说是节衣缩食,却也是很清苦的。

“你说是能设就是能设,”刘义之叹道,“司州这里欠下的钱,基本上都是你的。我这里节俭些,也是为了能还上你的债务。这些债啊,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刘牢之听了却不以为然,这刘义之欠下自己这么多钱,该向自己伸手的时候,那时一点也不会犹豫的。现在他这么说,也不过就是故作姿态罢了。

“兄弟我就是怕你还不上债,这才拼命帮你把摊守住。”刘牢之笑道,“只有你的地盘越来越大,产业越来越多,你才能还得起债啊!”

兄弟两人相视而笑。

司州现在的一切,离不开刘牢之的支持。而司州想要向四周扩张,依然离不开刘牢之的支持。自从刘义之北上洛阳之后,与刘牢之的关系日渐其好,有什么难处,第一个也会想到这个从弟。他的亲兄弟刘和之,在江州为官,彼此都借不上什么力,反倒是有些疏远了。

“大兄想要重建洛阳城,有什么具体的规划吗?”刘牢之问。

刘义之笑道:“洛阳旧城已经荒废了,那里一直没有用起来,太过可惜。为兄想在城内划出一片地方来,建一座小城,供军府和州府的官员们居住。”

刘牢之猛地一拍大腿,叫道:“兄弟就怕你如此不知深浅呢!”

刘义之吃了一惊,忙问道:“这却是为何?”

刘牢之正色道:“洛阳城乃是晋国故都,虽然已经荒废了,里面却依然有旧时的宫殿残垣。大兄若是修理起来派人照看着,或许陛下会为你记一功。若大兄私自拆毁这些旧宫殿,用来建造居城,则早晚必被人弹劾。我们兄弟两个这次出尽了风头,晋国上下,看我们不顺眼的人,可多的是呢!”

刘义之忙道:“是了,是了。是我把事情想得简单了,差点闯下了大祸!”

洛阳这个地方,现在与晋国而言,只有政治意义。前两年桓温上书,要求迁都洛阳,着实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此事虽然不了了之,却仍然起了一个很坏的示范。现在洛阳附近渐渐地恢复了生机,难保以后不会有人再次提议迁回旧都。若朝中大臣来此察看时,发现洛阳故城已经被刘义之占了,那还不得反了天去!

“以前司州残破,治下没什么百姓,不但远离国内,而且处于四战之地,那些高门大族的人,没有就没有人想来这里做官。大哥兵少将寡,也没有人会在意。但是这次在陈留,司州军接连两次大胜燕军,展现出了足够的实力。从今以后,大哥的一举一动就会有人关注了。所以,为了杜绝这样违反礼制的事情,大哥的麾下,应该有一些精通礼制的人了。”刘牢之道。

刘义之点了点头,深以为然。庙堂之争,可不是用刀枪就可以解决的。一些不必要的失误,还是尽量避免为好。

“既然洛阳故城无法使用,这新城还需要建吗?”刘义之有些犹豫了。平地建一座新城,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现在的司州来说,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虽然说,洛阳这里的人口是越来越多了。但是想要快速地起一座城,必然会让百姓们困顿不堪。缑氏的俘虏那么多,莫如征发他们,先把官衙建立起来。城墙什么的,每年修建一部分,分五到十年修成就好了。”刘牢之道。

建城是一个大工程,想要一蹴而就是很难的。刘义之见识过刘氏庄园的坚固,自然也想要建一座同样坚固的城。不过刘氏庄园,也确实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建造出来的。

刘义之想了想,不高兴地说道:“没有城墙,这官署哪里还有什么威严?还不如不建呢!”

刘牢之笑道:“不然。你这官署虽然不大,但是也可以修建的很坚固,即便是军队围攻也没办法很快攻下来。而且百姓们见到都督的居城没有城墙,会更加安心,因为他们会认为外敌无法打到这里来!”

刘义之摇了摇头,无法接受刘牢之的这套歪理。不过眼下自己确实不该把财力都浪费在这上面。当年刘义之出兵河东和关中,从这两地着实掠夺回来不少财物。只不过他的军队多,开销很大,两年时间已经把那笔钱财花得差不多了。若不是刘牢之从寿春及时送来大批的辎重,秦国为了出兵助燕主动放弃攻击潼关,现在刘义之早就支撑不下去了。

“好吧,既然阿全说得这么成竹在胸,这城就由阿全来给我规划规划吧。”刘义之笑道。

刘牢之愕然。设计一座小城对他来说当然不是什么问题,只是他此行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委实不想要在这些杂事上浪费精力。不过看到刘义之满脸的疲惫之色,刘牢之也不禁起了恻隐之心。

“好吧!看你也不容易。这些年独自在司州闯荡,力抗秦燕两国,吃了不少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