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日星隐曜
释迦摩尼武学精深,曾凭恃唯我独尊掌,单手将大象扔出城外,然后以周行七步狂奔出城,将大象稳稳接住,可见唯我独尊掌威力之强,周行七步速度之快。这套唯我独尊掌,独步天下,俯瞰众生,出招之际,掌力刚猛无俦,犹如万象长鸣狂奔,惊天动地,气动山河。
昙绝的掌力刚猛,木铎的这一招“风调云墨”也自然由平平淡淡变得霸道至极,掌劲一吐,力震蛟龙,威退猛虎,气冲霄汉。
两掌相交,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二人的脚下出现无数裂纹,四周断石分筋的气劲横飞,众人纷纷向远处退开,室内的陈设在气劲的肆虐下变得一片狼藉,很多价值连城的宝物破碎,冯明心中滴血,但也只得认栽。
二人甫一交手,便均知对方有踔绝之能,不敢小觑,各自施展所学,旋风一般的罡风相击,形成一股极为强劲的涡流,气劲四射,众人只感触体如刀割,不禁后退,只有李顺一人气度翩然,不将这断骨分筋的气劲放在眼里。
二人武学均为至大至刚,此番强强对决,声势自然骇人,只见二人身形忽分忽合,时而在空中,时而在地面,房梁和支柱上都留下了二人掌印,深有数寸,大堂之内,罡风激荡,犹如阴风怒号,众人不禁惊讶于二人掌力之深厚。
百余招过后,众人已全部退到堂外,李顺虽然不被这四处飞射的气劲所扰,但见房屋欲塌,也退到堂外。
昙绝双掌直直向前平推,一招“无上菩提”,拍向木铎,罡风呼啸,犹如象鸣。当年释迦摩尼在伽耶山菩提树下,以吉祥草敷设金刚座,发誓“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他在树下静坐49天,终在十二月初八,夜睹明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招“无上菩提”乃是其得道之后所创的最霸道无匹的一招,真气喷涌,犹如大象狂奔,更似巨山平移,无可撼动。
木铎见对方此招威力逼人,便双手摆动,划过一道曲线,如同流水一般弯弯曲曲向昙绝攻去,掌风隐隐有风雷之声。此招名为“曲成万物”,乃是儒道合一之招,讲究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刚柔相摩,阴阳相荡,无方无体,不知所攻,守无可守,有掌开城关之威。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房梁断裂,屋顶坍塌。木铎与昙绝顿时被泥土、瓦砾、梁木所淹没。赵谦施展洞垣之术,看到木铎被一段房梁压住,连忙飞身过去,诸葛清岚紧跟而上,二人将压住木铎的木梁移开,扶起木铎。司马弥陀等人也连忙寻找废墟中的昙绝。
赵谦查看木铎伤势,见只是些皮外伤,并无大碍,便放下心来,道“木前辈,我们先送您离开。”
三人刚要离开,一道人影挡在三人面前,正是李顺。
李顺道“久闻木先生乃翰墨门第一高手,清河崔氏第二高手,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木铎道“怎么,你要阻拦我们离开吗”
李顺道“在下又怎敢阻拦木先生,只不过”他扭头看向赵谦,道“赵少侠,司马公子这么多人还未找到昙绝,你怎么这么快便找到木先生,仿佛知道木先生的位置一般”
赵谦明白,如果李顺知晓自己会洞垣之术,只会给自己增添麻烦,便道“我一直紧盯着木前辈所处方位,自然知晓。李前辈此时阻拦,意欲何为”
李顺道“你们难道觉得自己能轻易离开吗”
木铎道“怎么,李先生要与清河崔氏为敌吗”
李顺道“在下有自知之明,自然不敢如此,但木先生刚才讲江湖规矩,我和赵少侠曾经交手几招,胜负未分。现在我早已被陛下革职,同样是一江湖游侠,此时按照江湖规矩,再次向其挑战,有何不可”
木铎道“你乃江湖前辈,向一晚辈挑战,未免有失身份”
李顺道“我曾伤在诸葛姑娘手下,赵少侠与诸葛姑娘情深义重,二位就一起出手吧。听闻二位连成了传说中道家的水石还月,今日我倒要领教一下。”
李顺此举,实乃按江湖规矩行事,赵谦与诸葛清岚毫无拒绝之由,便插剑于地,前迈几步,拱手道“请前辈赐教。”
李顺见二人此举,有些诧异道“你们不用剑吗”
赵谦道“我们乃江湖比武,并非厮杀,前辈不用兵器,我们又怎能使用”
李顺道“好,既然如此,那我就出招了。”
李顺周身真气流转,泛出点点光芒,犹如水光潋滟,更似群星璀璨,渐渐光芒消失,李顺也不见踪迹。
这“日星隐曜”乃是阴阳家在道家隐身功法“青山隐隐”的基础之上,根据阴阳家对天文的理解,仿日月星辰之行律,阴阳之大顺,四时之轮转,而创造出的隐身功法。相比于道家“青山隐隐”的显隐无常、鬼神莫测,阴阳家的“日星隐曜”施展之时,周身犹如繁星满天,更能迷惑对方,此时若在发出雷霆一击,就算对手修为远在自己之上,猝不及防之下,也会中招。更为重要的是,此功法的修炼难度远低于道家的“青山隐隐”。
李顺对“日星隐曜”的修为尚欠,仅能勉强做到静立之时隐去身形,尚不能在攻击之时保持身形不现。
木铎失声道“原来这便是阴阳家的隐身功法日星隐曜”
赵谦与诸葛清岚均听说过“日星隐曜”,见李顺身形消失,连忙后退。就在二人刚刚后退一尺有余,凌厉的罡风便扫过二人原本所站之地,李顺的身形也同时出现。
李顺以往施展此招,无往而不利,此刻见赵谦与诸葛清岚竟然躲过此招,不禁有些诧然,但其终究见识非凡,双掌由外而内,划过半圆,一招“烘云托月”攻向赵谦二人两侧。
赵谦见李顺此招完全封住二人的两侧,脚尖一点,身形向前急冲,一掌拍向李顺膻中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