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拉伯数字
“殿下。”
朱高煦小心地抱着怀中的宝贝女儿,刚吃饱了奶的小家伙这会儿有睡着了,这时候,李忠贤出现在了门外,小声地开口道,生怕惊醒了小郡主。
朱高煦扭头看了他一眼,点点头,示意他稍等一会。再一次看了眼怀中不时吧唧着嘴,仿若梦中还在吃奶的小静和,朱高煦小心的把闺女递给了一旁的韦宁,给了她一个歉意的眼神。
韦宁一脸微笑,示意他先去忙。
轻手轻脚的离开,来到门外手势示意李忠贤跟上,等确定了不会打扰到了宝贝女儿之后。
朱高煦这才开口问道:“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吗?”
“回殿下,前两天您让老奴把肖兵找来,现在他已经等候着召唤呢。”
听了殿下的问话,李忠贤赶紧回答道。
日头已经升到老高了,朱高煦赶紧快走两步,来到阴影处。、
想了想反正这会也没有什么事情,于是就吩咐道:“哦,这样啊,你去把他领到茶室吧!”
“是,殿下。”
说完,李忠贤就快步退下了,可不能耽搁了殿下的时间。
朱高煦摇摇头,这当了王爷,也还是一大堆事情,除非他真的混吃等死。
不去想这些,朱高煦抬脚朝着茶室走去,身后的三顺子也是赶紧跟上,只要朱高煦不吩咐他的话,基本上他一直会在殿下的周围,随时等候着朱高煦的召唤。
实在有点儿难为他了,虽然朱高煦说过他两次,但是每当他喊出三顺子的时候,他总会及时的出现。
对此,朱高煦也是听之任之了,毕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
当李忠贤领着肖兵进来的时候,朱高煦正透过茶室的窗户欣赏池塘的风景,三顺子在稍远处煮着开水。
“属下参见殿下!”
肖兵把手中的册子放到一边,躬身行礼道。
正享受着微风拂面的朱高煦,听到声响,回过神来。
“来了啊,这段时间辛苦了,你们两个坐下说吧。”
朱高煦看着消瘦了许多的肖兵,开口说道。
“谢殿下!”
道谢过后,依然是熟悉的坐姿,朱高煦也都习惯了。
“怎么,你们两个都准备好了册子啊,拿过来吧。”
朱高煦看到两人身边的册子,也没有客气什么,直接就开口说道。
让他有点儿意外的是,李忠贤也呈上了一本厚厚的账目,当朱高煦翻开的时候,看到密密麻麻的汉字记录的账簿,接着又翻了下肖兵的,也都是如此,瞬间让他一阵头皮发麻。
这还是朱高煦第一次看这种账簿,之前大部分的时间他都是不管这些,最多也就是听听汇报的,谁知道前两天随口一说,这一下子都给带了。
耐着性子翻看了几页,朱高煦就随手把手中的账簿合上,随手扔回了茶桌上面,不准备去看了。
因为洪武十八年发生的“郭恒案”,此案为洪武四大案之一,其他的分别为“空印案”、“胡惟庸案”、“蓝玉案”。
而“郭恒案”可以说是一起古往今来贪赃枉法的巅峰,搞这么大的也没有几起,吞盗税粮鱼盐折米2400万石,贪赃折银2700多万两,造成的损失前所未有。
朱高煦内心感叹,也只有后世的和中堂才能完成超越吧!
至于为何想到这个案子,因为就是因为这个案子的影响,朱老爷子为了更加有效的反腐治贪,其中的一个手段就是把记账的汉字“一二三四……十陌阡”改为“壹贰叁肆……拾佰仟”从此就形成了传统一直沿用下去。
所以,当朱高煦看到用着大写的“壹贰叁肆……拾佰仟”的记账方式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头疼,因为他会下意识地去把他转换成阿拉伯数字,对于一个不太喜欢读书的人来说,这就很让人烦躁了。
而看到朱高煦的反应,半拉屁股坐着的两人以为是对他们的不满,赶紧站了起来就要先请罪!
被两人动作惊动的朱高煦,有点儿讶然的抬起头,看到他们就要跪倒在地,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这两人误会了自己。
于是,赶紧开口阻止道:“赶紧都给本王坐回去,又没有你们什么事情!”
听到朱高煦的吩咐,马上就要跪倒在地的二人,扭头互相看了一眼,确认了没有听错之后,就顺势弯腰行礼谢过殿下之后,再一次小心翼翼的坐回了椅子上面。
等到二人坐定,朱高煦也接过了三顺子已经煮好的开水,一边准备泡茶,一边说道:“账目本王先不看了,肖兵,本王上次交代给你的事情,现在进展如何了,有没有遇到困难?”
听到殿下的问话,二人这才确定刚才殿下真的不是怪罪他们,肖兵下意识的挺了下本就坐直了身子。
回答道:“回殿下,自从接到殿下吩咐的差事之后,属下先去求教了郑公公,这船也是在郑公公的鼎力帮助之下,倒也是在各大船厂订了一些,只是造好的话,还是需要时间的。”
朱高煦听了点点头,他也清楚这木船的制造,单单造船用的木材都是需要时间的,急不得。
“嗯,船的事情也是没办法,只能慢慢等了。不过,本王这里倒是有个机会,不过成与不成本王现在还不能确定。”朱高煦端起已经凉了的茶水,喝了一口道。
最近一直在外奔波的肖兵,听了这话不由得有点儿疑惑,难道殿下能从郑公公那里搞到船只吗?
带着一脸的疑惑,肖兵把目光悄悄地转向了一旁的李忠贤,他可是一直坐镇王府,很多事情他都是知道的。
还好,肖兵平时的为人不错,李忠贤更算得上是自己的“上司”,他平时也是很尊重的。
看到肖兵求教的目光,李忠贤轻轻地动了下嘴。
肖兵回了一个感激的眼神,他已经从李忠贤的嘴型中明白了他的意思:倭寇!
他的消息只是稍微有点滞后,而不是什么都一无所知,得到这个提醒之后,他立刻就反应了过来——王爷绝对是俘获了倭寇的船只。
至于具体的情况,只有等下结束了汇报才能够去详细的了解。
“嗯,有了殿下这话,属下也就放心多了。”
肖兵有点儿兴奋地回答道,只要把船只问题解决了,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朱高煦放下茶杯,瞪了他一眼,说道:“你放心什么啊,就你们心眼多。船只的事情不能够松懈,多多益善,等事情成了之后你在高兴吧。”
肖兵赶紧低下头,不敢反驳,等候殿下把话说完了。
“是,殿下放心好了,有了前段时间李大总管拨付的银子,不仅仅是船只,就连货物的采办属下都通过原来的渠道解决了,一定不会耽误殿下的大事。”
朱高煦听完,哈哈一笑,一脸不差钱的开口道:“这才对嘛,这钱之后花出去了才能够挣更多的钱,不用怕花钱!”
“好了,现在船只还有货物的事情差不多都解决了,那么,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要招募水手了,不要怕花钱。招募到了就要好好的训练他们,这次可是深入大洋航行,和内陆是天壤之别,明白了没有?”朱高煦接着说道。
“殿下英明,有关水手的招募,属下马上就办!”
肖兵还真的没有往这方面去想,其实,主要就是怕花钱,不过现在既然有了殿下的授意,那么他就可以放手去干了!
“好,到时候需要帮助的话,就去找清远伯王友,航海方面,他也是比较有经验的!”朱高煦想了想,给他提了醒。
提到王友,朱高煦还是挺想他的,这次他的功劳虽然不下,但是距离让他升一级还是远远不够的,不过朱高煦倒是听说,皇帝老子给他的赏赐倒是不少。
“多谢殿下,属下明白了!”
王友听了一脸笑嘻嘻的谢恩道,殿下真的是太善解人意了,这下子难度就要小上很多。
“还有,缺钱的话就直接找李总管,还是那句话,现在咱们府上不差钱,好了,现在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朱高煦不放心的问了一句,要知道现在大明可是还禁着海呢,这是他好不容易从老子那里争取过来的机会,而且还是经过“融资”的,可不能搞砸了。
肖兵迎着朱高煦的目光,坚定的回答道:“回殿下,没问题!”
都到这种地步了,他若是还办不好的话,唯有一死而谢殿下了。
朱高煦不会读心术,当然不知道,对面的肖兵已经下了决心:不成功便成仁了。
“好了,既然没了问题,那么你们两个随本王过来吧!”
朱高煦说着站了起来,朝着一旁的书房走去,两人也是赶紧站了起来跟在殿下的身后,亦步亦趋。
来到书桌跟前,李忠贤提前猜到了朱高煦的意图,快走两步提前给朱高煦展开了一张白纸,肖兵也是不甘落后,开始了磨墨。
当朱高煦在书桌前坐定的时候,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就等他挥毫泼墨了。
挑了一支毛笔,朱高煦开始写写画画起来。
一旁伺候着的两人,看到朱高煦如同鬼画符的写出了是个图形之后,都是一脸的疑惑。
不过,没让他们疑惑多久,朱高煦笔下不停,继续在每个图形下面写上了汉字,两人不是笨蛋,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很明显二者是一一对应的。
很快,朱高煦就放下了手中的毛笔,抬头看了他们一眼,看到两人都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知道这也省的自己去解释了。
没错,朱高煦在纸上写下的就是阿拉伯数字和汉字的一一对照,这也是他实在是受不了才决定拿出来的。
“殿下,这是您发明的新式计数写法吗?”
李忠贤可是知道,最近自家殿下的种种惊人之处,知道殿下的神奇之处,下意识的觉得这又是自家殿下新的发明。
本想开口说话的朱高煦,被李忠贤这么抢先一说,听了之后差点憋岔气了。
若是他汉唐的话,他就厚着脸皮认下了,但现在马上都要开始大航海了,他可不想有这么一个大污点,到时候丢人可就丢到全世界了。
朱高煦咳嗽了一下,拿出了刚才想到的借口,解释道:“这上面的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好像是从西洋那边传过来的,这也是本王此次南下捕倭偶然间得到的。”
这也是朱高煦一开始没有拿出来的原因,实在是没有好的理由啊,不过这次的南下捕倭倒是给他一个现成的理由,海盗嘛,抢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也是很正常,谁知道他们去过哪里!
听了殿下的解释,李忠贤却是一脸遗憾的样子,这东西竟然不是殿下发明的,太可惜了。
“殿下,这阿、阿拉伯数字是怎么用的?”肖兵倒是一脸好奇地问道。
朱高煦换了支小号毛笔,开始给他们两个讲解了起来,随着朱高煦的讲解,两个经常和账目打交道的人,很快就明白了这新式数字的重要性。
很快,朱高煦就讲解完毕了,因为也没啥好讲的,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很简单的。
如果不是涉及到位数和加减等简单的概念知识,朱高煦绝对会扔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琢磨。
“好了,就先交给你们这么多,回去好好琢磨一下,等能够熟练使用了,以后的账目就使用这阿拉伯数字吧。”朱高煦对着两人说道。
一想到自己这个两个孩子的“体育老师”竟然教起来数学,朱高煦就忍不住的想笑,只是两人还在跟前,他只能先憋着。
“多谢殿下授业解惑!”
两人深深地给朱高煦行了个大礼,他们都是聪明人,深知这些知识的重要性。
“好了,你们都是给本王办事的,哪有那么多事情,没什么事情的话,你们两个带上它,退下吧!”朱高煦摆摆手,指着书桌上写满了东西的白纸说道。
两人对着朱高煦再次深深的行了一礼,转过身去,小心翼翼的把这张写满了新知识的纸卷好,这才后退着出去了。
看着两人的动作,朱高煦心头莫名的一动,这种对知识的尊重,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所有华夏人民的血脉深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