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林氏独子的选择
第六章林氏独子的选择
对于居住在大后方重庆的有钱人来说,战火还很远,枪林弹雨扎不破他们花天酒地的生活。这是生活在重庆很多官宦政要和地主老财最真实想法,包括逃难到重庆的老爷太太公子小姐们。这是一群没有血性之勇,更没有家国意识的人。对于他们而言,自己是第一位的,至于生活在哪儿,意义并不大,只要日子与往常一样多姿多彩就成。无论上海也好,南京也罢,即或是重庆,他们一样过着纸醉金迷、灯红酒绿、无忧无虑的生活。在他们的眼里,只要有钱赚,只要有酒喝,只要有妞泡,只要有人打理他们的日常起居,无论走到哪儿都一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战争,关他们屁事。其实也对,你见过哪一场战争是官宦政要和地主老财打出来的?战争,只是政客们一场血腥的游戏而已。
对于普通老百姓,对于贩夫走卒,战争就像悬在他们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可能掉下来要了他们的命。壮丁队伍的哀嚎,飞涨不止的物价,拖家带口的逃亡,妻离子散的恸哭,家破人亡的悲哀,时时处处,事事件件都在诉说,战争与他们休戚相关、生死相依。
1938年初的重庆,除了少数人行色匆匆略显紧张,大街上跟往日一样嘲杂,各种各样的叫卖声、汽车的马达声、江边轮船的汽笛声,声声入耳。古色古香的戏院茶楼,正上演着岳飞抗金、穆桂英挂帅等节目,川音川韵让人流连忘返。一些风月场所,赌场、烟馆,还是从前般人满为患,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日子,什么都没影响,还是那般的安逸无忧,还是那般的有条不紊。大后方的许多人们,依然生活在自己编织梦境里。
跟大多数有钱人家一样,林家大院,气派而宁静。浇花的浇花,扫院子的扫院子,做早点的做着早点。下人们各自忙着手里的活计,顾不得关注份内之外的事。
宁静的生活总会被人有意识的打破,就如同当今的中国一样。此刻,林家大院清晨的这份宁静,被管家慌乱的呼喊声打破了。下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有些慌张地望着惊慌失措的管家。
“不好了,不好了,老爷?”管家火烧屁股似的一边跑一边喊。
“什么事这么慌?天塌不下来!”林老爷手里端着茶碗,泰山般端坐在正屋的桌前,脸色有些愠怒:“这里是重庆,小鬼子还远得很呢,慌什么?多少年了,咋还改不了你这一惊一咋的臭毛病?”
“老爷,少爷不见了!”管家擦擦汗,慌忙解释。
“什么?”林老爷端着的那股子稳劲不见了,腾地一下子便站了起来:“不见了?什么时候不见的?”
林孝严,六十多岁,在重庆经营着几家茶楼,虽然现在是战时,生意却还不错。重庆人生活讲究惬意,聊天打麻将谈生意,都离不开喝茶。林孝严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正是看准了这一点,生意做得风声水起。
自打国都迁到重庆后,茶楼更是人满为患,天南海北的,什么地方的客人都有,聊什么的也都有,就连前方最新的战事战况,这里的消息都比国民政府那几尺见方的报纸来得快、来得准。所以,林家茶楼的生意更是红火得不得了。
管家如此慌张,这是近年来极为少见的。本以为是生意上的什么事儿,但一听是儿子林志国不见了,林孝严便慌了。自打第一任妻子难产母子同逝后,林孝严悲伤难过了好几年。年过四十才续弦有了林志国这棵独苗,夫妻俩可谓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宝贝得不得了。林志国也争气,打小聪明伶俐,学什么都快,林家更是当宝。林孝严先后两次欲送其出国留学,林志国硬是死活不去,只好作罢。
在这兵荒马乱的岁月,为了替孩子考虑,林老爷子便打起了退堂鼓,正筹划着过两年将茶楼生意交给林志国打理,然后再取妻生子,为林家延续香火。到那时候,儿孙绕膝,其乐融融。
可林志国什么都好,就是叛逆得很,读书之余更爱舞枪弄刀,练就了一付好身板,身手极为敏捷。稍大一点,便整天缠着当兵的表哥骑马打仗,让林孝严夫妇整日里担惊受怕。大学毕业,这小子更是瞒着林孝严几次报名当兵,都被林老夫妇花钱给赎了回来。不曾想,一不留神,这小子胆大包天,竟然来了个不辞而别。
“昨晚我还见过,刚刚我去叫少爷吃早点,才发现人不见了。”管家急忙回道。
“老爷,老爷,国儿不见了?”林夫人从后堂急匆匆地跑了出来,丫环春儿在后面追着:“夫人,您慢点,别跑,身体还没好呢。”
“你怎么出来了,这身体本来就不好。国儿一大早就不见了,怕又是到哪儿野去了吧?”林老爷扶着夫人坐下,还想遮掩。
“国儿不见了,我能不急吗?快找啊,快去找啊!”林夫人急得直抹眼泪:“我们老林家可就这么一个儿子,现在兵荒马乱的,到处都在打仗,出了事我也不活了……”
林老爷冲着管家吼道:“让你把人看紧点看紧点,你怎么看的!还不派人出去找!”
管家低着头,望了望林夫人,欲言又止,双手递过一张报纸:“老爷,我派人找了,可惜没找见,只在少爷房里发现了张报纸。”
在林志国的房间翻寻了半天,管家没有找到什么有用的线索,问遍府里的下人,也都没人见过少爷。看见这张报纸,感觉或许能说明些什么,便拿来给林老爷子看看。
“什么报纸?”林老爷一把从管家手中抢了过去:“南京沦陷,日军大举屠城——残杀战俘及平民30余万!”林老爷惊呆了,一时间回不过神来。
“30万?”林夫人急忙抢过报纸,“南京沦陷,日军大举屠城”几个大字显眼而刺目。
“国儿,国儿……”林夫人摇摇欲堕,丫环春儿急忙扶着坐下。
林孝严突然一下子苍老了许多,踉踉跄跄地走到桌前,扶着桌子,慢慢地坐下,摇摇头:“不找了,不用找了,让他去吧!”
“老爷?……”林夫人伤心哭泣。
“夫人啦,儿大不由娘,让他去吧。志国长大了,是个男子汉,是老子的种!有点儿血性!硬是雄得起哟?!”林孝严缓缓说道。
“可是……”林夫人抬头望着丈夫,刚想说什么,却被林孝严伸手打断了:“夫人啦,我知道你想说啥。自古忠孝难两全,尤其是在这乱世。看看小鬼子在南京都干了些啥?30多万啦,那是人命,不是什么鸡呀猫啥的。这是人干的吗?禽兽都不如啊!咱们的孩子长大了,有血性、有担当,咱们应该高兴才是!”
弯腰捡起报纸,林孝严扶起夫人:“夫人啦,走吧,我扶你到后堂休息!”
林孝严知道,儿子林志国是有大志向且疾恶如仇的人,虽然刚满20岁,但却极有主见。一旦决定了的事,九头牛都难拉回来。这会儿,恐怕已经在赶往南京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