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赵顼的纠结
那明教弟子满脸苦涩,心中也很是恼怒,他分明从苏星河的眼神中看出了红果果的鄙视,那鄙视不是鄙视他这个人,而是作为一个自诩中原上国的人,对一个来自西域的周边蛮夷的鄙视,明教弟子是真的有理也说不清啊。明教虽然地处西域,而且教内底层弟子也有不少西域人,但是高层却全部都是根正苗红的中原人啊,而他作为明教的中坚力量,四大法王麾下嫡系势力,一样是根正苗红的中原人,或者说,在明教中,西域人根本就到不了核心层次,学不到真正核心的武功。
好了,不说他了,苏星河在拿到赵俊的信之后,还没回到自己的屋里,便将信看完了,在看到最后赵俊提出要加入明教,需要征得师门同意之后,也顾不得回自己家了,而是马上转道向师父隐居的地方赶去,无论如何,赵俊都是师父的弟子,还是最得意的那一个,这样的事情,最好还是师父做决定好一些。
依旧是幽暗的密室中,当已经年近九十的无崖子借着屋里微弱的烛光看完了赵俊的信之后,说道:“星河,你可以给俊儿回一封信,让他自己做决定就好,他本就是皇子,我们强迫不了他,而且我逍遥派走的是让门下弟子逍遥天地间的路子,并没有要求弟子不得改换门庭,你的师伯,我的师姐不是一样离开了逍遥派,自创灵鹫宫吗?”
苏星河点了点头,说道:“是,弟子明白了!那弟子这就去安排,给小师弟回一封信,顺便打发了那个牟尼教来的西域人!”好吧,因为门下叛徒丁春秋害了无崖子之后远走西域,整个逍遥派中,无论是苏星河还是无崖子,都对西域人没有好感,面对那个明教弟子,苏星河那样的态度,其实也是托了丁春秋的福呢!
无崖子笑了笑,说道:“嗯,好了,那你就尽快去安排吧,对了,你师弟为了加入这个明教,自己编排了一个那样的身份,一定有他的用意,你也注意一下,莫要坏了他的好事!还有,等那西域人走了之后,记得把这书信交给官家一份,免得他一直念叨着儿子的下落,而且这么多人一直围着我们擂鼓山,虽然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吓住丁春秋,但是也太不方便了!”
苏星河点了点头,说道:“弟子明白,弟子这就去安排!”说着,便后退着走了这间密室。
出去以后,苏星河直接安排门下的聋哑人带着那明教弟子带到了他的书房,随后当着那明教弟子的面,直接写下了“师父有命,汝已出师,可自行决定,望珍重谨慎抉择!”这一句话。随后又拿出了一个信封,写上了:“师弟赵俊亲启,兄苏星河。”最后将已经晾干的信塞到信封里,用蜡封住了信封,交给了那明教弟子。
那明教弟子拿着书信,没多久便被苏星河派人送出了擂鼓山。那明教弟子在擂鼓山下看着苏星河写在信封上的那铁划银勾一般都字迹,再想一想来之前教主大人的交代:“记住,若是对方同意的还好,若是他不同意,那你就直接模仿对方的字迹,写一封同意了的信带回来,一定要完成啊!”
那明教弟子看着苏星河的字迹,不由得有些庆幸,辛亏对方没有反对,否则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知道以他的本事,轻功算不得最好的,武功也不怎么样,但是却被选来执行这样的任务,就是因为他字写的好,也擅长模仿他人字迹,不过那也要看自己模仿谁的吧,以自己的造诣,若是真的不自量力去模仿苏星河的字迹的话,只怕真的就应了那句画虎不成反类犬了,赵俊兄弟的门派中,那些人都是妖孽啊,能写这么好的字,混什么江湖啊,去混朝堂不是更好吗?明教弟子无力的吐槽着。随后,他也放弃了修改苏星河的书信的想法,开始了快马加鞭向着光明顶而去,毕竟他一动这信,一定会被人看出来的。
不说这开始向着光明顶前进的明教弟子,苏星河在明教弟子走了之后,便将赵俊送回来的书信重新装进信封里,让这段时间以来一直住在擂鼓山的那位张偏将送到皇宫中,这位张偏将自然就是赵俊的老熟人,从他小时候第一次到擂鼓山,就是这位张偏将送的,随后每次去擂鼓山,都是这位张偏将送的。这次,张偏将一听到这封信中有赵俊的消息之后,便直接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将这封信送往皇城,仅仅用了三天时间,这封信便出现在了赵顼的桌子上。
赵顼看着眼前的这封信,脸都黑了,甚至就连桌子上的东西都摔了,要不是皇宫里的桌子质量太好,太重了,赵顼本人又没有习过武的话,只怕御书房中的桌子都会被赵顼掀翻。
不过赵俊终究是自己最宠爱的儿子,因此,他直接叫来负责贴身保护他的周老太监,让人按照赵俊的说法,把事情安排好了,起码明教派人过来调查的时候不会露馅了,苏星河和无崖子不知道明教是什么东西,赵顼还能不知道吗?要知道,当初赵俊在擂鼓山的时候,明教教主方腊可是来刺杀过赵顼的,只是周老太监虽然实力不如方腊,但是方腊想要胜过周老太监也不容易,最终还是在禁军布置好神臂弩之前,狼狈逃走了,不过赵顼却也知道了方腊的武功,绝对高于赵俊。
随后,他又传下一道命令,将传遍天下的赵俊的通缉令修改了一下,随后还安排了一个替身代替晋王赵俊闹出了一些动静,掩护一下身在明教中的儿子,赵顼也曾想过一道圣旨召回赵俊,可又怕害了自己的儿子,无奈之下,只好先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
说实话,赵顼大概能猜到赵俊为什么加入明教,之前赵俊曾经数次提议更改军制,但是在大宋更改军制却阻力极大,赵宋就是将军掌管了兵权之后,所以大宋对于这方面的防范也过于严密了,在大宋军队中加入了太多不需要的军官职位,不仅让大宋每年都付出大量的军饷,而且还导致军营中兵不识将,将不知兵,也在一定程度上拖垮了大宋军队的战斗力。虽然大宋对外战争保持着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胜率,但是这些胜率,比起每年耗费在军队上数都数不清的军费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赵俊想做的就是更改军制,用后世更加科学的方法练兵,增强大宋军队的战斗力,从军力上改变大宋积弱的现状,无论如何,一支百战百胜的军队,都是统治者最大的胆子,可惜要在大宋更改军制的话,关系重大,这样大的事情,不要说是赵俊了,就算是赵顼都不敢贸然提出。
毕竟想要更改军制,第一步就是提升军队,武将的地位,这一点必然会遭到大宋所有文臣的反对。就算是变法派的领袖王安石都不一定会答应,毕竟在王安石看来,适当的提升军队的地位可以,但是赵俊却想将军队系统和文官系统相提并论,对于王安石来说,作为一个文官,必然不会同意这样的事情。
因此,赵俊便将目光放在了那些不归属于赵宋的军队,到时候,有了一支威凌天下,战无不胜的军队的话,赵俊便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权,逼急了,大不了改朝换代,掀翻了这一批文官,换一批听话的,这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想法。
至不济,赵俊也能保证培养出一支强大的军队,让大宋不被那些小小的,人数甚至不如大宋十分之一的小族的欺凌,简直丢尽了我大汉族的脸面。不过,要实现这些,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就是基础。
赵顼当然不知道赵俊的想法了,他只是以为赵俊想要改革军制,但在大宋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投入了明教另谋出路,赵顼也很无奈,他也知道一支无敌军队的重要性,所以,既是为了支持自己儿子的事业,也是为了大宋更加强盛,甚至是为了万一然后赵俊玩脱了,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可以有些人奋不顾身的保护想赵俊逃走,赵顼让周老太监连夜从禁军中选拔了许多年轻的将领,安排他们进入明教。
当然,大宋的势力虽然大部分都在中原地区,但是安排一部分人去西域,在当地密探的帮助下加入明教还是不难的,难的是身居高位,不过有了赵俊在那里,有了赵俊的安排,有个几年的时间帮赵俊掌控明教的兵马还是不难的,难的只是如何和赵俊接头,所以,和赵俊有过数面之缘的张偏将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了这批人中领头的。
这些人当然不会一窝蜂的涌过去说要加入明教,这也太明显了,有些人是在大宋打入明教内部的密探的帮助下加入的,有些人则是去明教招人的地方报名,有些人则是上演一出苦肉计,被宋兵追杀的时候恰好被明教高手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