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篇:临下润泽之穴

驼峰山,巅顶有一座两臂展开,形同十字架的耶稣圣像,圣像坐落在高耸入云的山尖,可俯视到城镇的每一个角落,而镇民也能瞻仰到山顶的圣像。

一位牧师,经常听他人倾诉,为他人开导,年老得了眼干燥症,常觉得双目无水,干涩难耐,点眼药水也只能暂解燃眉急。短期疗效尚可,长久安好无功。

风伯帮他按临泣穴后,牧师觉得鼻腔连着额头都酸楚,随即眼鼻俱湿,目鼻润泽。

牧师因此兴奋地说道:“这么舒服的眼睛体验,已多年没有了!”从此,他常按头临泣穴,眼目干涩症居然一去不复返。

牧师高兴地将点按穴位之道,传递给更多的中老年耳目痹翳,以及用眼过度人群,他把这种方法称为“神主的恩赐”!

《点穴神书》上记到:临泣,在头部,大有高屋建瓴,居高临下,向脏腑组织关窍播撒甘霖露雨之意。

古籍上讲:“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临泣液门之功著。

《黄帝内经》曰:“临泣穴,乃上液之道。”即是从上往下滋润的开关。

又曰:“液者,所以灌睛濡孔者也。”**是灌溉眼睛,濡润孔窍的重要物质。

凡机械,必须点油液,方得灵巧,才能使用耐久,人体关窍亦是如此。

一老妇,牙酸痛难忍,常觉得磨损松动厉害,自从点按临泣穴后,常咬紧牙关,点按疼痛,居然牙齿松动解除,酸软消失。

又一咽干咳嗽老人,点临泣穴后,常觉得唾液增多,干咳减少,最后消失。

更有干燥性鼻炎的小孩,喜食煎炸,严重时鼻燥出血,点临泣穴后,涕泪俱下,鼻燥得润,出血因止。

更有一膝关节痛,走路老爱摸膝盖的老人,此乃筋失所养,点临泣穴后,有助于胆主筋,液润膝,随即膝痛解除,酸软化解。

又有一目珠疼痛的电焊工,受光电刺激,目胀难耐,点临泣穴后,双目湿润,眼干痛遂止。

道家修士认为,暴病属实,暴病多火,临泣、液门主之。譬如暴聋、暴哑、暴盲,这些关窍最灵敏之处,常常患病最急最火,临泣就能解急退火。

又人紧张之时,筋脉绷紧,少阳弦急,临泣穴如同菩萨低眉,杨柳慈悲,可以化解对立、冲突、较劲、对抗引起的紧张拘急。这样,站在时代快生活焦虑紧张的状态上,来用临泣穴,则大大拓宽了临泣的功能。

所以,临泣穴善主口苦咽干脉弦之病,无论是脑病、胸病、腿脚病,总而言之,脉弦紧不松软,人躁不静,一旦临泣穴点通后,再弦硬的钢筋性子都随之而松软。

故古籍记载,临泣能主抽搐、癫痫、肋痛、磨牙、失眠、头痛,此皆紧张过度之病,临泣便能令水火交济,天地交泰,此方是临泣治病之真面目,非独滋润孔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