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章应对
六月的时候,在BJ的前锋营,建锐营,护军营,火器营共选派一万七千大军,随同康熙皇帝巡狩热河(今承德),随行的还有皇太后,皇后妃嫔,各位阿哥和王公大臣。数万人的队伍蜿蜒百余里奔了坝上。这次巡狩可不是光玩的,而是为了会盟内外蒙古各部,安抚人心。这次带了几万大军出行,也是要让蒙古人看看,大清国皇帝,蒙古人的博格达汗(蒙古人献给康熙的尊号)是给他们撑腰的。
说起来大清国这十来年战略形式,实在是相当恶劣。南面三藩之乱荼毒了整个西南和部分东南地区,破坏了清国的粮食和物资基地;西北准噶尔汗国不但彻底统一卫拉特蒙古各部(一部被赶进俄国,一部被赶到QH),还在五六年前彻底征服南疆的维吾尔人,现在他们又击败了哈萨克汗国,和罗刹人处于短暂的和平期内。
卫拉特蒙古是这个年代四个蒙古人大分支里保留野性最强的一只,他们在和中亚各汗国的作战中,缴获和购买了数万只欧式火铳,变成一只既野蛮又武装到牙齿的大军。他们有一个疯狂的首领噶尔丹,他很快会成为大清国的生死大敌。
在东北,罗刹人的武装探险队从1640年代开始,不断进入外兴安岭和HLJ地区,已经和大清的东北驻军发生过几次直接冲突,虽然因为东北距离双方的统治中心都很遥远所以冲突规模不大,但是从传教士那里探听到罗刹人底细的康熙,深知对手是一个凶残的民族而且幅员辽阔,他的战争潜力要远大于准噶尔人。
这么险恶的局势下,康熙带着大清国挺过来了,经过十年的厮杀,南方的叛乱已经被彻底平复,大清国重新掌握了东南富庶之地,只要稍事休息,帝国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人力和物资供应,到时候就可以挑战下一个敌人了。
东北和西北两个战略方向,皇帝首选是东北,最大的理由就是罗刹人的统治中心远,他们调动大军或者物资要从欧洲转运,罗刹人在HLJ流域还没有建立广泛殖民据点,只有两个孤立的据点雅克萨和尼布楚。深知夷人底细的康熙觉得这是最好的时机,如果等罗刹人在东方积攒下更多的人力物力,那时候打成拉锯战就不好办了。必须趁着对方准备不足的时候打疼他,打的他把手脚都缩回去。
前年(1682年),三藩之乱尾声的时候,康熙亲自到东北巡狩,就近探听罗刹人底细,得出的结论是罗刹人在整个HLJ流域士兵没超过三千人,这点人就算再精锐,靠人堆也堆死他。所以先易后难,去年灭了台湾郑家以后,驻扎东北的将领萨布素、彭春等人,已经往前线方向建了两个屯兵基地瑷珲和墨尔根(今HLJ嫩江),源源不断的军火,粮食和大炮正在从BJ、奉天(今沈阳)、船场(今JL市)等地输送过去,按后勤的进度,康熙已经决定明年要和罗刹人做一场,这时候就需要给蒙古人点信心。
蒙古人尤其是喀尔喀蒙古(今外蒙古地区),已经被他们西边的邻居准噶尔蒙古和北边的邻居罗刹人欺负的不像样子。罗刹人还好,他们在贝加尔湖周围好几十万平方公里地盘上只有七八千户移民(贝加尔哥萨克),他们能动员的人数太少,最多杀进喀尔喀蒙古地盘烧杀掠夺,完事还会退回去。准噶尔人可是一心想灭了喀尔喀各汗国。大家都是蒙古人分支,噶尔丹有信心自己能管得比那些喀尔喀王公们更好。
前些年大清国有三藩之乱忙不过来,每次喀尔喀蒙古各家汗王来告状,康熙都装成听不懂,说说好话给点银子就让他们回家去了,现在既然帝国腾出手来,那就得赶紧把蒙古人喊过来,康熙打算拍拍小弟们的肩膀告诉他们:“那个,大哥前段时间睡着了,最近刚醒,那啥,前面谁欺负你们啦?我现在过去扁他。”
会盟很成功,博格达汗封赏了一大批蒙古各部王公台吉,又给很多王公指了婚配。满蒙两族的贵族进行了大量的歌舞,狩猎和酒宴大会,最后康熙皇帝用一场一万多人的大型枪炮表演秀告诉蒙古人,你们的汗还是这么厉害,你们站在边上看着,看我怎么收拾他们。喀尔喀蒙古三汗王也都很懂事,他们马上献上‘九白之誓’,再次重申自己的誓言:老大没说的,十里八村的我们就服你。等到各种秀都做完,差不多两个月过去了,于是大家陆续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皇帝的大帐回京路上,刚进古北口(今BJ怀柔境内),南面来的一队骑兵带来琉球国贡使。今年的贡使除了献上一点可怜的贡品,还带来了倭人南下侵国,琉球中山王泣血求内附的消息。这倭国真是能添堵啊,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康熙已经再想办法收集倭国情报。可是现在人家倭国也锁国,所有欧洲夷人里只有荷兰夷和倭国有直接联系,偏偏荷兰夷没有传教士,人家更信钱教。BJ的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传教士们只能给他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这些消息的可信程度,康熙觉得还没有福州和广州给他传来的商人们的消息准确。
“尔国与倭人交战良久,探听的倭国军力如何?”大帐里,康熙皇帝端坐在正中。前面正在不停叩头的是正议大夫蔡彬,方司观在账外等待,大皇帝没有召见前,他的身份不足以面君。蔡大人额头上是真的在不停冒血,人家琉球的大人演出敬业精神要远超过小方大人。现在他俯首在地上,用沙哑的声音在回话:“回皇上,外臣没有亲临奄美大岛,听退下来的岛民说,倭人大船无数,上岸的也成千上万。”
这就是个酸丁啊,问他有什么用。康熙听到方司观去年亲眼见过倭寇大军,于是把小方也召进大帐。方司观把他去年和FJ巡抚说的又照样描述了一遍,于是皇上心里也得出了当时张副将一样的结论:琉球人打仗怎么这么怂呢。挥手让琉球正副使臣都退下去,皇上让人把跟随圣驾的王公大臣和大学士们喊进来,他想听听大伙的看法。
不大会的工夫,七八个最低正二品,最高亲王的王宫大臣进了大帐,大家进来先给皇上见了礼,然后开始讨论这件事。因为议的只是琉球屁大的事情,又不干系什么军国大事,大家都说的很随意。一般的看法就是大军肯定是不能动,东南打了七八年这才安稳下来,要是再发大军征讨,胜败先不说国库也扛不住。至于琉球国,其实满族王公们都没什么印象,倒是汉臣里面王熙(任礼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有些了解,谁叫他管礼部呢,再说去年他还听他学生给他说过琉球人哭庙的事情,这事情他印象挺深的,所以他站出来答话:“回皇上,臣觉得琉球国从前朝洪武年间就归附天朝,虽然国小民穷可是一心学我华夏教化,不给些援手似乎说不过去。”
康熙看过多少资料啊,什么琉球多少次朝贡,闽人三十六姓这些皇上门清的很,所以他点点头:“说起来很像箕子之朝鲜,与他国有些不同。”明珠也上前回话:“皇上,这事不可发兵。奴才虽然不知道倭人战力如何,但从前明到郑家,凡是和倭人打过交道的都说倭人不好打,再说倭国离福州还是宁波都远了去了,也实在没法打。琉球人要是真退到淡水鸡笼,就让他们在那立国也没什么干系。”去年议台湾弃留的时候,整个朝廷就一个半人喊着开府,绝大多数都是无所谓的态度,觉得汉番杂处容易生事的声音也很大,明珠也这么觉得,反正台湾那么多番人也不差这点琉球人。
康熙点点头,说实话当时台湾驻军就是最怕荷兰夷回来占着,二来他也有点怕郑家逃到海外的那些武将跑回来割地为王,到时候还要再去剿一次实在太麻烦。到今年,有名有姓的郑家外逃武将,已经有三个带兵带船回大陆投降了。还有一个叫陈上川的也打探到下落,这人带了三千兵将家眷跑到占城(今越南南部)旧地种稻子了,年初还受了广南国官职。这是正式把自己当化外野人啊,所以割据的可能也越来越低。至于荷兰人占,把琉球人安置在那儿,荷兰人反而更难动手,毕竟琉球人再柔弱那也是有军队的,总比淡水那些土番厉害点吧。
大家轮流发表了一遍意见,其实也没什么新鲜的,基本意思就是接受内附也行,不接受也无所谓,反正皇上您说了算。康熙也懒得继续问了,这事很讨厌但是个小事,再说明年就要发大军去打雅克萨了(注一),朝廷还是假装睡着了算了,等以后有精力再说吧。所以他开口说道:“倭人残暴,琉球国必定破败得可以,金鋐上疏说他打算调集一批粮食棉布救济琉人,朕觉得此议甚好,就以米两万石,布五千匹为限,从今年FJ起解户部的额度里扣吧。”他顿了顿,又继续说道:“倭人离我东南甚近,此事还是要通报闽、浙两省,看看他们有什么说法。”
朝廷也没接受内附也没不接受,而且默认琉球占据淡水鸡笼这事。这消息桃源诸位得过段时间才能知道,等他们知道了估计大伙要乐死,大皇帝赐的这些米、布折成银子也就三万两不到的样子,可是桃源缺运力啊,现在好了不用自己花钱还有人管运到家这多好的事情。更何况,朝廷都拨了救济,那以后桃源再去FJ买米就合法化了,要不一个藩国,拿海船放着挣钱生意不做,没事买上万石大米做什么。
皇帝陛下三日后回到紫禁城,这次他又把刘国轩从TJ喊回来,没办法要说朝廷里谁熟悉台湾,那只能是这个降将刘国轩啊。其实如何处置康熙已经心里有数,但是他性格比较严谨还是想多听听不同的意见。他问这位刘侯爷主要想问问琉球有多少丁口,台湾岛上土番又大概有多少丁口又是怎么个分布,这些问题刘国轩没一个能准确回答的。
老郑家虽然割据台湾十几年,可实际占领的只是台南三县,问他全台土番多少他怎么回答?皇上很厉害他一个降将也不敢瞎说,所以刘大人先告罪,说明白只是推测然后才回答:“琉球国横在海上蜿蜒一千几百里,大岛子十数个,小岛数百,臣觉得人口大致和内地两三县差之不多,十几二十万总是有的。至于土番,臣在安平时候曾经算过台湾三县之地前后土番约有三百余社,如果按照这个推算,全岛总要四五十万人吧。”
其实他算多了,他是拿台南平原的番社密度推测的,可岛子中部都是阿里山脉和中央山脉,那里在这年代几乎没人,土番生产力落后也养活不起多少人口,整个岛上最多二十万上下的样子。另外刘大人在郑家也干过北面总督这活,鸡笼淡水他倒是熟悉,所以他补充了两句:“鸡笼港狭土少又少溪流,番社也很小不过数千人口。淡水倒是土地肥厚,溪流众多,不过此地多大沼泽,全是瘟瘴之地。每年夏天不是瘟疫就是疟疾横行,驻军多死,此地土人约有一两万人。以前臣在台湾的时候,各军都不敢驻扎此地。”
他说的还真是实情,台北这块盆地是近四五百年才形成陆地的,所以至今盆地里还残留着大量湖泊,湿地和沼泽。这时代大伙又不懂科学,在南方只要一闹瘟疫就说是瘴气,传说的特别恐怖。其实不过就是生存环境差,士兵喝了太多生水,热带水里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细菌,这种水喝下去人就完了。另外湿地沼泽多蚊子就多,蚊子叮人传播疟原虫,疟疾就爆发了。
早好几年的时候,明郑因为淡水水源众多,曾经想过开发这里。结果就是因为不懂热带防疫知识,来一批死一批,最后只能彻底放弃。刘大人这话一说,康熙心里就对上了,因为琉球使者也说了有琉球人上万在淡水登陆,结果死了将近一半,现在还在继续死。这疟疾也太可怕了,康熙觉得还是别让FJ送粮食去淡水,送鸡笼就行了可别把疟疾招回来。
琉球国的使者还得在BJ继续等着,皇帝打算再问问南方几省督抚的意见,再给最后的处置,不过方司观已经派了人偷偷沿着运HN下报信去了。皇帝发了谕旨让FJ给鸡笼送粮,这就是个好信号,至少是认可琉球国占着鸡笼淡水,只不过皇帝想不好要不要接受琉球内附,这东西听着就是个名头,可在古代藩国体系下,这是个绝大的外交问题。
王浩这会儿早已经回去,他从厦门出发回了福州,然后搭最早的船回台。说实话他很不喜欢FJ的氛围,毕竟是拿大清国当假想敌,总装成一副爱国暹罗商人的模样,他也觉得挺累。等他船到鸡笼,才得到一个郁闷的消息,他的乌鸦嘴应验了,淡水那里真的疟疾大爆发。鸡笼已经有小五千奴隶,许三多开始派出探险队沿着鸡笼河谷和淡水河口两个方向进入盆地内部,他们要联络番社,绘制地图。结果连续几只探险队都带回消息:淡水盆地现在疟疾肆虐,当地番社大概死了三四成的人,个别番社有死绝了的。探险队先后退回来了,队员里也有七八个开始打摆子,不过桃源去年从澳门买了点金鸡纳霜,这点小规模感染暂时还没压力。
“以后这种瘟疫、地震什么的话你就别说了,我问大夫了,咱们准备那点药就够三四百人用的。”许三多斜眼看着王浩:“等纳土纳的船队回来,咱们得去条大船跑趟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跟荷兰人买点金鸡纳树苗。疟疾,水灾和地震,到民国的时候也是台湾三大灾害。”纳土纳往正南再两千里就是巴达维亚,可惜船队出行的时候把这事给忘了,现在想想真是失策。